[二十七]上課規則 B

 

[說明B

1.準時,表示在乎自己,並遵守自己的承諾,這是自覺的表現。上課第一件事就是點名,在我的課裏,點名是檢視每個人(包括我)有沒有做到自己答應自己的事,不是管理,不是評斷學生守不守規矩;和規定是不相干的,盡管你可以不這樣看待。

2.這門課是生命的功課,不止有書面教材,還有現場發生的許多事必須處理,我把它叫做沒教材的教材,即所謂生命文本;意思是一群人在現場做了什麼,都會是作品,我不會放棄這個機會。所以這門課上法和一般不同,無法確知會發生什麼狀況,但課題一定要走完,所以時間是緊迫又彈性的。如果碰到共識高、能力強的班級,比較順利,可在預計時段內完成;越接近現在(2007-2008),「如果」越難發生,時間就會耽誤,中間不下課或延長時間已成常態。所以規則先預告,免生爭議,學生可以決定要不要上這堂課。

 

[說明C

1.你對人說別人的是非有什麼感覺?有沒有受過八卦流言之苦、之害?你自己說過是非嗎?平常也很自然就八卦一翻嗎?為什麼中國人會那麼天經地義般說別人而幾乎不太說自己?當你受侵犯或侵犯他人時有知覺嗎?為什麼中國人不懂尊重為何物?你知不知道中國主流文化意識的集體性控制人的主要工具就是輿論系統?透過輿論系統形成壓制系統,壓制系統造成表裏不一的雙面人格,然後我們就在其中載浮載沉的過一生。你不覺得孤獨嗎?不覺得寂寞嗎?為什麼要無聊到把人推得遠遠的?這種沒自覺的、被播弄的、工具化的生命形態和人際關係是你要的嗎?

2.這個課程是一個機會,一個看到受文化制約的現況,一個可以做到成為一個人的機會。課程就是要把自己找回來,做自己的主人;所以要特別強調這項條文,那是個從古人變成有自覺有尊嚴的現代人的必要且急切的功課。我是認真的!

 

[說明D

事物是單獨存在的,比較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必要方式;可比較之後緊接而來的計較就讓人陷入困境。尤其中國主流文化意識使人不是問我怎麼看、怎麼評價自己,而是別人怎麼看、怎麼評價自己,做什麼都在乎別人怎麼評價。所以要說話就很難,因為顧慮有許多眼睛在看,就縮回去了。沒說話就沒交流,課程就不會動,所以要請他們勇敢的說出來。課程中說話是權利也是義務,不管說得怎樣,都會動起來。要從中體驗到什麼叫沒有對錯,什麼是勇氣,什麼是貢獻。

 

[說明E

馬後砲解決不了問題,因為沒有時效。學生習慣往往是碰到問題,就在心裏對話,或私下抱怨,不敢也不知道要及時面對,等情境已過,往往是課程要結束時,才說這裏如何那裏如何。離開了生命現場,能怎樣呢?條文擺這兒,就是要看看能不能有提醒作用;通常沒用的時候多,問題就不在提醒了,而是看不到,就是停在舊習性裏。看來覺醒很重要,不然,能怎樣?

 

[說明F

   見「評量項目」第8條說明(020)。

 

[說明G

變被動為主動; 從習慣 老師、父母安排或給,轉成自己要、自己做。這個轉身動作很重要。做筆記還能讓自己專心,也便於整埋、複習、思考。

 

[說明H

1.不知如何面對、處理人際關係,往往產生衝突、挫敗,然後就退縮、憂悶;這樣無助於學習、成長。這裏提供了一些可以據以練習的方式,提醒從做中學習突破,自有不同的境界。

2.開放自己,走出自己的世界,讓別人也走進來,生命一定會不一樣。這裏不是玩表裏不一、各有目的的外交遊戲,是誠實面對自己的生命成長。

 

〔說明IP見下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