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行動驗證到的,不只是體驗,更是生命實相】


所謂的繪畫基本功,指的是什麼? 其實我花了好多年想弄懂,真的就弄不清楚,可能我真的不是個很受教的學生,也因為我一直深信技法必須因著需要產生才有意義;當然,更因為我遇到一個相當尊重個體發展的老師。在畫布上的一切,自然是要對自己有意義才算數,至少這是我自己的期許。


對我而言更重要的,其實是透過繪畫檢視自己的生命樣態。

最近發現觀看、專注、靜心、融入,比任何技法或繪畫觀念更為重要。正因為如此,雖然我不是那種規律性練習技法的人,甚至一年的創作量屈指可數。但我發現,持續透過閱讀、太極所做的修練,其實是很有幫助的。當我的生命有所成長,我作畫的技巧也自然獲得提升,這當中的奧妙不是語言可以描述,而必須透過行動驗證。


簡單說,如果我的心無法靜下來、意識不夠專注的話,眼睛能看到的範圍能有多大? 景深恐怕也很難穿透! 這樣的狀態,就算是名師指點,能提升多少能力?


最近在畫布上的突破性看見:原來從主觀到客觀之間,當自己可以清楚看懂、而且來去自如時,才能獲得真自由。不但自我的空間會因此開展,『我』與『對象』之間才能真正合一。如果『愛』是種穿透的能力,所謂的心門不關、不鎖,代表著一種真正的通透,而不只是放下而已,更是因為看懂、油然升起的憐憫。


問題真的不在具象或抽象,也不在畫布的大小,而在生命的覺醒與否! 當我願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理解人都是有侷限的時候,我才能以謙卑的態度重新面對畫布,「我」願意「服務」於它,一切只是如實呈現罷了。畫畫這事,真的就是可以這麼簡單呀!

 

身體與環境的關係

週日前往東北角,原想探訪傳說中的東北嘉明湖,卻因為天候不佳,只能在黃金瀑布附近走走。

雖然心裡並不會因此覺得可惜,但是可以感受到,這一天與整個環境之間有「違和感」。到了下午頭越來越痛,回家以後心裡唸著,如果能吐一吐也許是好的,沒多久真的吐得一蹋糊塗。帶著覺知,看著自己身體的反應,覺得有趣,我開心的處理著自己的穢物,知道這並非感冒,第一次吐得這麼自在哩。

後來還是和老公確認,他也同行卻沒什麼不適,確定不是食物出問題。這個體驗很特別,我的身體開始會反映出我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有趣......並非每次都能跟大自然合一呢!!身、心、靈一體,從無感到有感的過程,我覺得這是好事。

 

『視覺再現』並非「真如」

面對「寫實」沒有更多的練習,所抱持的唯一信念是觀察,相信自己的「手」一定到得了「視線」所及之處。在行動之前這算是個信念,不會有力量,確實在最近的嘗試裡獲得證實後,便為「可能性」一詞增添更多的力量,關鍵在於能多『專注』的活在『當下』? 而那份專注力和「靜心」有關。

一顆安靜的心,代表著:

不再批判、衡量自己,腦中沒有教條或方法,好壞、標準徹底消失。

沒有多餘對話,沒有預期結果,是無懼的力量。

就創作而言,這只是一個「看」的練習而已;更進一步說,可用來檢視自己目前的生命狀態,從後者的角度來看更有意義。不只是為了完成一幅畫,更可檢視身心靈是否合一? 相反的,如果沒有合一,不但觀看到的有限(有可能只繞著念頭打轉);又或者空有技巧而生命力難以展現。巧妙的言語能騙得了人,而畫面總能更如實的呈現一切。

不管是太極或靜坐,從「鬆」到「緊」,一如繪畫從「抽象」轉為「寫實」,訴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都是關於能量的可能性,我看到了「空間」,所謂的「自由」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生活,不斷在鬆、緊之間交替的運行著,總是如此、從未間斷,這就是「如常」。唯有看清楚的片刻,才能得享自由。片刻之後,又開始不間斷的鬆、緊交替,但體驗過甦醒的人,不再憂慮或無所適從,因為理解生命實像,而願意臣服於一切侷限。

生命的意義在於,抓到屬於自己的節奏,並容許這節奏的可變性。


透過文字進行的整理,則是為了在行動之後,提出更深入的反思…強烈覺得這部份的創作練習該停止了,畢竟『視覺再現』並非「真如」。是否正因為如此,透過鏡頭永遠比視覺直觀,來得容易許多?做為檢視的一個過程,不該耽溺;探索的觸角、方向,需要流動。
得轉個方向,在畫面上作點其他的嚐試才行。

034.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 by 境( 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