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年的七夕情人節這日,小編帶著筆者浩浩蕩蕩前往謝錦家,打算長驅直入好好挖些東西。沒想到謝錦早已經敞開大門等候多時,對於我們這群人所帶來的未知,彷彿了然於心,準備好擁抱與接納。

「這可難倒我了!」 當被問及扮演父親和老師上的異同時,謝錦這樣回答。

在99年的遽變(改變)之前,和一般老師相同,謝錦背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扛著十分沉重的教師重擔。而「傳」「授」「解」也道出了師生相處中非平等的關係,即使沒有預設自己要高高在上、自命不凡,但顯現出來的樣態就是一種上對下的不平等「威權教育」。因此,再多的改變,都脫離不出帶有壓迫和「教」的意味。

  同樣的,在家中代表著另一種威權角色──父親。雖然,謝錦仍異於一般家庭中父權獨大的形象,外顯上看似開明,但仍不脫專制的色彩。「一切都是為了你(孩子)好」他反覆地對孩子傳達用心,不斷地說服自己。然而,這樣的用心,沒有被孩子接受,沒有拉近彼此距離,更甚者,好像將兩者困於天涯與海角的各一端。

直到被痛覺壓迫到不得不跳起來反抗時,他才恍然大悟!透過99年的洗禮,謝錦清楚的看見自己存在於各種社會關係中的盲點。在世界觀改變後,謝錦進自己找到更恰當的位置,也改善了他與學生和孩子的關係。身為一名父親、身為一名老師,此刻他才正要邁開步伐走到孩子和學生身邊。

  現在的他是學生的教練,在設計的規範中,同學生一起成長。謝錦悠悠說:「人是不能被教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權應該回歸到學生身上,而不是在教練手裡。」藉由必要的提點與刺激,使學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因為權威從壓迫變成了激勵、創造,學生們開始「盡心、盡情、盡力」的為自己活著。謝錦帶著學生,開啟了一條沒有盡頭的自我檢視與學習之路。而在接受「孩子是完整獨立的人」後,謝錦成為支持型的父親。這不代表他都沒意見,只是他更願意尊重與了解孩子的觀點;不替孩子下決定,而是把討論當做一種陪伴。謝錦的尊重與陪伴成為改善親子關係中的重要因子。

謝錦願意放下居於關係中的高位,從而建立平等的互動模式,是促進他改善建立師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決定。回到關係裡,他都得到相似的改善。但這不代表謝錦認為教練與父親是兩種重疊的角色。謝錦認為,教練有其階段性目的,而父親不是教練,無法訂出具體的目標。而在親子關係中,他也感受到為了收拾之前壓迫的殘局而帶來的壓抑與害怕。謝錦正在嘗試在原本的架構中,注入新的思維與方式。

謝錦在面對師生與親子關係時,固有他的一番心得,然而學生與孩子帶給他的卻是兩種不同的感受。在孩子身上感受到的,就是生命動態的變化過程:從孩子呱呱落地至今,是一個前進式的歷程。他提醒自己不要用目標導向,以避免因心急帶來壓迫。當浪漫的形象思維的父親,撞上了理性的科學思維的孩子,總是能擦撞出新火花。面對因理解出入而引起的摩擦,謝錦懂得聚焦於了解孩子與自己思維的不同,明白是思維不同而導致理解不同,就可以放下。

  而面對課堂裏不斷上演著新血換舊血的景象,謝錦早年會心急,因為有一批已經帶起來了,要回去從零帶,心情會有落差。當然,他也常提醒著自己不要比較、不要期待。數十載的教學生涯中,他確保自己執行無誤,不是因為怕出錯,而是不斷檢視自身定位是否得宜。他看見了,學生們一路上顛仆卻仍然不減的熱情。他笑著目送學生離開,沒有不捨,卻深深懷念。……

 ㄧ直到現在,他還是不斷地練習「覺察自己、提醒自己」,然後一次又一次停下來整頓。畢竟人生的路還長,只要願意改變,人就不會僵化在原地。他想看遍每處風景,他會走過每處風景,他要創造每處風景。不論是父親還是教練,那都是謝錦。

在訪談末端時,對於筆者問及是否覺得自己的教學不合於潮流,謝錦給了輕巧的回應。「這樣很好!自己走在前面,才可以帶大家去看風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E LIFE COACH 的頭像
    THE LIFE COACH

    THE LIFE COACH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