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課程理念說明 B

 

[說明D

1.雙贏是要當自己的主人也要建立群己關係;是和Buddy、小組、各組、團隊一起携手走到最後,不是為了我或為了其他而放棄。

2.中國文化機制裏的人際關係,是在等級倫理的不平等結構下的表面和諧,骨子裏是傾斜而競爭的狀態,沒有所謂的雙贏。當今影響我們至深的西方文明,從頭到尾都是在二元結構下的競爭關係,看它發展成資本主義就會明白。古今中外夾擊,中國教室裏每天都上演以對立為核心的競爭遊戲。問題是,獒犬再猛,也只能單打獨鬥。俗話說,猛虎難敵群猴。人活著自己要好是天經地義,但是水漲船才能高,如果自己要好時不能把別人也提升起來,自己是不可能真好的。何況人人都是獨特的生命體,能忽視他們嗎?大家活得好比起一個人活得好,是不是有差別?我們會不會孤獨?我們怕不怕孤獨?我們要千山獨行還是與子偕行的人生?

3.這門課既是生命成長的訓練,頻繁的人際互動是必要的。要看到自己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要學到平等、尊重、開放、溝通、表達,為各自的人生相互理解、支持而前進。

 

[說明E

1.在中國文化的機制裏,沒有平等這個概念。師生是上下關係,先天就注定是不平等的,因此,現實中一直都是對立的。學生打從心裏就認為,進教室不是自由意志的選擇,認為老師才是主人,手上掌握學生需要的分數。教師則認為,我是老師,要受到擁戴,學生應該懂事,應該自覺,應該自動自發學習,應該要感恩。看來上下交相賊似乎是教室裏見怪不怪的現象和定律了。

2.師生為什麼交相賊?因為教室裏雙方都概念不清,最重要的是雙方都充滿了恐懼。老師怕說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怕學生不喜歡,怕形象不好,怕家長找麻煩,怕學校壓迫,怕……所以在恐懼的操控下,擺出我是老師,也就是我是老大的架勢;即使笑臉討好的方式,也拉不近彼此的實質距離,只因為不管姿勢好不好看,都站在對立面。學生呢?怕成績不好,怕挨罵,怕同學笑,怕父母罵,怕……所以安全第一,想法子避開懲罰,要奬賞,設法取悅,守規矩裝乖,……心態多層多樣,焦點不在自己身上,總是 和 老師在打仗。

3.在文化缺乏平等的機制下,在考試主控前程的設計、壓迫下,在學生 仰賴 老師給分數的乞求心態下,學生早已忘記了自己是誰,只依現實的外在目的和利害行事。為了不吃虧,學生總會察顏觀色,揣摩老師的心意、好惡,所謂自覺、自主,所謂學習,早就迷失了。你知道主體迷失的課堂或世界有多可怕!

這門課關乎人的生命成長,拒絕這種奴才教育。所以要學生明白自己才是主人,只有自己能決定自己。只要學生真的相信自己並收到我給的訊息,就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課程不考試,只看自己做多少得多少。我只問有沒有學到怎樣看,怎樣聽,怎樣理解,怎樣體驗,有沒有增加生命的能量,有沒有看到、走到自己生命沒看過、到過的地方,讓自己變得不一樣。課程是很辛辣的,因為要直接面對自己。我是教練,如果有學生只是來消費,只要成績,而不要成為一個人,我就告訴他,你對自己沒興趣,對自己不負責任,你走錯教室了。

 

[說明F

1.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就生存面說,或許是的;就存在面說,那可不一定,我看到的大部份都不是。為什麼?我的說法是,知識在我們的腦袋裏,只是倉庫裏的材料,還沒拿來用;意思是它沒有通過全世界最長的隧道--脖子,進到四肢五骸,就是沒進入生命,沒發生意義,當然沒有力量。問題是,怎樣才能通過隧道發生意義?這得靠靈性,也就是要透過體驗,才有可能。我們是遺忘靈性的民族,我們的教育從古至今都只把人當工具而非主體,把知識當做獲取實利的媒介,所謂「學而優則仕」,「仕也祿在其中矣」就是。知識和生命的關係只在生存面,不在存在面;所以我們的心總因外求而覺得不踏實、不篤定,就是一直在飄。

2.誠實,是心乾淨和平靜。因為乾淨,才不染塵埃;就是世間的雜念才不會來干擾,才不會被外緣所牽引,才能回到自身。因為平靜,才能沉澱,才能照見真相。乾淨又平靜,才能看到自己的世界,才能和自己相處,才能和外在的世界對應而不失主體性,才能產生體驗,才能讓生命有力量。讀書很重要,知識很重要,不能拿來誠實面對自己,它會變成負擔,變成虛妄。

3.要讓知識進入生命,要誠實面對自己,得先對自己下承諾,承諾自己勇敢的去要。人要生存,就有需要;有需要就會恐懼,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所以人不可能沒有恐懼。關鍵在面對生命未知的下一步要如何?只有勇敢以對。「勇敢,就是帶著恐懼往前走。」在生命的每個現場,看清楚、聽清楚,然後選擇,帶著忐忑的心就踏出一步,去冒險、去體驗,生命才會不同。停在原地與對話為伍,心(內在世界)變成內戰的戰場,除了狼籍一片,不會有好風景的。我確定!

 

[說明G

俗話說,人活著就為了一口氣。我會說,只有在一口氣的當下,生命才是真實存在的,不是為了那一口氣。相較於天地之悠悠,人生既渺小又有限,而且直線進行,永不回頭。在每次呼吸之間就是生命進程中的每個座標點;既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所以生命不在過去,不在未來,只有當下才是。意識到這點,就是生命自覺的開始;開始要問:我是誰,我要什麼,我在那裏了。然後呢?只有行動才是不二法門。我的口頭禪裏有「知道是沒有用的」,「想不會發生什麼事」,「等不會有結果」。總而言之,只有自覺到我是誰的時候,才會朝自己所要的方向毅然走去,然後從結果中檢視,再繼續往前。到這個時候,如何管理自己的各項資源,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意思是只要確定要,自己會找出最恰當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