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樹凋葉落時如何」?
師(雲門文偃)曰:「體露金風。」(五燈會元卷15)
深秋時節,黃葉滿枝。一陣風吹過,黃葉脫落,在風中飄蕩,圍繞著赤裸擺動的樹枝跳舞,營造了動態的金色氛圍。這是生命晚景的魔幻時刻,最動人、最迷人的風景。這也正是我現在的時刻。
我從「離開學校」(一般人稱為「退休」)至今六年多,先忙於整理書籍資料;然後寫第一本書《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接著崔永徽拍攝的《謝錦》紀錄片完成,我在全台跑了超過170場播映座談、演講和教學工作坊,看了許多教育界、企業界的風景;其間又抽空寫了第二本書《生命的窗口—謝錦的課堂,從文學鑑賞認識自己》。現在除了常態性的每週帶幾個讀書會,主要就是寫第三本書和讀讀書,偶爾還有一些較深入的紀錄片播映座談或教學工作坊,日子簡單,但精神世界日有變化。
常聽到人感嘆孤獨歲月催人老,不要隨便露臉,以免造成記憶中的「毀容」,我倒是體驗到禪宗雲門文偃禪師「體露金風」的教導,我明白生命的自然流程,記得「停車坐(因為)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晚唐‧杜牧〈山行〉)的動人;知道年歲漸老、精神日新的階梯人生;明白我的價值,明白在秋風舞黃葉中我可以為自己、為他人做什麼。其中,我目前可以為他人做的,有以下幾項:
1. 我可以幫需要的人「釐清當代教育的本質、方向及自我修煉之路」。
世界觀、生命觀決定了人的素質和生命的方向。如果我們心中還有探索生命意義的渴望,和追求和諧幸福的想望,目前教育偏食造成的殘缺就無法迴避。我們正好在幾千年來價值轉化的難得機會和關口上,值得全力以對。
用我的話說,幾千年來,我們造就的是個「壓抑感性、遺忘靈性、片面發展理性的民族」。放到現實中,獨重智育,且涉及任何領域,包括音樂、藝術、文學,都是以有沒有好處來考量,而不是有沒有意義。過份強調理性、專注生存的結果,人認不得自己,靈魂無所歸,生命就在迷惘漂泊中墮入黑暗,與痛苦為伍,不得解脫。
據我的體驗和四處跑看見的風景,大體都不明白「生命的文本」是什麼,靈性要如何啟動,生命教育要如何做。上了一堆知識性的課,結果還是落入理性教育的窠臼而效果不彰;因為知識沒有和生命連結—觀念沒有通過脖子進入全身細胞,沒有產生力量。外來的道理是進不了生命之門的。
「釐清當代教育的本質及自我修煉之路」是透過播映《謝錦》紀錄片或閱讀《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為前提所作的溝通。這是叫醒靈魂的工作,即一般說的靈性教育或生命教育。這個活動的演講、座談形式只是基本功用的「定調」,要實效得進入工作坊才行(見第2項)。人數上限60人較佳,多了效果會稀釋。一般會用到提問、臨時分組、討論、說明雜用的方式。
時間上可採下列幾種安排:
- 播映紀錄片+系統座談,約5小時。
- 事先自行看片,單獨舉辦系統座談,約3.5小時。
- 播片+非系統座談,3.5小時。(但不建議這樣安排)
- 沒有準備好的溝通,效果不會好,非不得已最好不要用演講方式,因為單向的活動既沒趣又沒力;即使一場演講也需要2.5-3小時。
2. 我可以幫需要的人「開教學工作坊」(不限於學校)。
教學是為了別人好而奉獻的,但虛願不至,需要有世界觀、生命觀和熱情、堅毅支持。
在傳統信念裡,老師是教室的主體;當代的價值觀則學生才是主體。很多人不知道、不願知道-抗拒著人類文明發展走向人的自覺自主的潮流變遷,仍照著傳統倫理階級觀中,「老師是老大」的習慣思維繼續面對學生(對自己的孩子尤其慣用「倫理權力化」這個武器)。有些人知道現實已經不同了,但因為習於安逸,不願面對改變需要付出的代價,依然走在舊路上。
上面的型態,不管輕重,有形無形,骨子裡都是對立的,對立就有矛盾,在出發點上就已經埋下了衝突的因子,什麼時候會引爆,那就看機緣了。有些人知道學生是主體的形勢已經擋不住了,也願意找出路,卻受困於思維舊習,不得其門而入;或只是找方法,卻總覺得扞格不入;或因他人的不解、排擠,而猶豫、畏縮…。
我自己早早就遭遇這個困境,也因困頓而清楚的看到,「方法」撼動不了自己的舊習,猶豫畏縮不可能前進。如果不站出自己的立場來面對現實,積極的轉化自己的世界觀、生命觀,是不會有出路的;所以我走上了自覺的自我探索的旅程。我明白光是學一些方法或增加一些知識,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因為對不到焦,用錯了力,不經意的就會造成內傷,還會有外傷。
標題說到「不限於學校」,意思是主體高漲的消費時代,服務業當道,用我的話「人是不能教的,只能幫助他發現自己」,套到業務上就變成「產品是不能賣的,只能幫助顧客發現他的需要」。我的這套東西是練以人為對象的內功,不是技巧學習。
我開的「教學工作坊」是體驗式的,從理念到實務,透過現場發生的所有狀況(即所謂的「生命文本」)直接面對,不是一般聽課或各說各話的熱鬧。時間以三天為佳,兩天也可以,每天約十小時。
3. 我可以幫忙有需要、有意願的人「成立讀書會」。
有些朋友知道我有讀書會,希望參加;但這些朋友有的在中南部,有的要上班,而我分身乏術,讀書會人數也有限,一時又不見得有缺額;總之雙方都不得其便。
所以我通常都建議這些朋友,要勇敢的創造:從自己出發,就地成立。然而一般的反應是害怕,說自己沒能力,不知道要怎麼辦;總之,沒有人做自己的領導就不行。但是,如果要有人領導才行,那已經是把自己交到別人手上,永遠都做不了自己的「領袖」,自己要的事就不會發生。
其實這是要不要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如果真的要,力量就會由內而生,任何時候、任何起點都是最棒的。只要明白這是一趟自我探索、互相支持的學習之旅,並且建立一套運作規則,且做且學,且學且做,所有發生的狀況都不以是非對錯衡量,而當作一種資糧,生命不就是每個細節堆疊起來並賦予意義的旅程!自己不做,誰會給你呢?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我可以幫忙的是,用1-2天的時間,經過定調、討論、釐清、實作演練,來幫助有心的人成立讀書會,也就是起個頭,這樣一來,可能性就會出現。
4. 你可以「進我的讀書會」練內功。
我的讀書會是為對自己生命有興趣,願意在自己身上做功課的人成立的。「做自己生命的主人,玩雙贏的遊戲」是基本立場。課程定位在「人的生命成長訓練」。教材包括有形的(書面「文學文本」)和無形的(「生命文本」—會中發生的所有狀況),有我提供的和成員自行提供的。成員在安全條款建立的信任空間中平等互動。
這裡是生命意義的探索地,不是消費或聯誼團體。最要緊也是最難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真情由此生出,那是人間失落很多又很久的東西,讀書會要讓它重現人間,長出的地方就在自己身上。
想知道有沒有參加名額,可在痞客邦《謝錦》紀錄片官方部落格首頁「我要如何參加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何時申請?」」看到消息。
上述四項,是目前我可以為你做的事情。如果你有需要,請寫信到痞客邦《謝錦》紀錄片官方部落格的信箱:xiejin2014tw@gmail.com,我收到會直接跟你聯繫並商議。(201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