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意要吃的是什麼?


因為學生上課的情緒反應,我就產生自責、擔心,一直到這周上課前的心情都沉甸甸的,直到上課面對學生加以處理之後,心裡才輕鬆起來。我看到這個情緒是來自我的舊信念:別人不喜歡我,代表我不好。

從一整個禮拜都記掛著這件事,影響的程度之深可以看出,我期待別人的認同有多急切。甚至於我注意到,那個自我鞭打的力道強大到想要放棄自己;我看到自己內耗一個星期的狀態是,上課前已經沒有心力理出課程條理,最後就是教自己去直接面對,走著瞧吧。


之後,我問自己:我讓這件事一直黏著我一個禮拜,這種一遇到事情,就要一直讓自己處於膠著焦灼狀態,確實是我的輪迴模式(面對工作如此,面對感情也如此),我在吃甚麼東西啊?


生活裡與人與事的應對,我是風一吹草就動的過敏人;生活的大小際遇,都讓我焦灼不安。頭腦與身體因此容易緊繃,搞得身心俱疲;拼命走路或運動就是要釋放歇斯底里的身心壓力,可是能量入不敷出啊!因為我的舊信念像個魔鬼氈,將生活裡的文本鉅細靡遺地黏起來鞭打自己,此刻我理解到瘋狂的意境。瘋狂,是一種對於生命想像的執著,而且很用力的拉扯自己遠離當下。

想像幸福就是有人愛你陪伴你,想像輕盈自在是能夠處理生命裡任何的風吹草動,想像自信是你有自知之明、獨立思考、對生命有透徹的理解…..我看到自己執意活在這些該死的想像裡,然後讓自己繼續悲情匱乏的活著,因為這樣才有繼續奮鬥努力的動能。天啊!想像令我瘋狂!

情緒是念頭的具體化,而念頭是我的想像、感覺與舊經驗認知的一團毛球,自己跟著這些念頭的浪頭起伏,這種活著的樣態,我此刻很感傷地覺察到,我不曾活過。


急切要別人的認同、急切要事事如我想像的狀態、用力要走到我以為美好的狀態…我不很清楚自己在意念上,瘋狂執意吃著的這些”感覺”,基於什麼?還好,至少看到了,先慢下來。然後看著這些著急,突然明白何謂臣服?一種承認並接受自己現在的狀態,不急著給自己找答案,而且毫不評斷地與這個狀態在一起。我體驗到「止觀」的功夫是,我讓這些不斷湧動並撲面而來的情緒、念頭,流過去、流過去...既不否認它也不認同它。在臣服與緩慢中,我感受到隙縫中平靜的微光,喜悅與幸福感從心底裡冒出來,我一個人的開心哪!我彷彿能夠感受那個所謂回家的滋味,哈,跟我的想像完全不相干耶。


從「本質先於存在」中醒來

 

我對自己的高大、方型臉始終自慚形穢,從拼命以裝扮修飾,到運動減肥,還是難以減輕我走在人群裡的自我嫌棄感。

明白了這是消費文化設計出來的身材飢渴經濟學,讓我對於身材形貌要向外求取認同的焦慮消融不少。上周課堂談到,文化形塑於人性的框架是「本質先於存在」,我恍然看見生活裡,不僅身材形貌被制約地認定何者才符合美,連說話的語氣、聲調、表情,處事態度都有一套不自覺地、理所當然的標準!所以,女人處理事情不可以太強硬(其實可能是堅定立場),付出要先於要求,間接表達才是婉轉溫柔的表現,輕聲細語、會撒嬌是女人的武器…這種以「身為女性」的存在先於、大於「我是誰」的本質信念,我是以此不間歇地打壓自己,嫌棄著「欠缺女人味」的「本質我」身分;雖然一直知道自己在人群裡活得彆扭,與我的形象認同有關,可是使勁扭轉卻徒勞,如今才懂得:我根本不知道,成為一個人的存在是關於創造,而非歷史文化規訓裡的偽本質

也許我還是法國來的那股女人優雅(P.S.Green小姐的形容詞,我欣然接受!),也許我仍然著急時口氣聽來嚴厲,表情嚴肅起來讓人感覺強勢而害怕,也許我高大的骨架子不符合普世美女標準,然而我很開心自己如此獨特地存在著,以這樣的獨樹一格豐富著世界的風景。這個體驗,真是心靈的大減重!這些個秋天的日子,我以身體靠近宇宙,無論何種姿態都泰然自若。

習氣難斷—時刻覺察的生命功課

雖然預知這週是放暑假前的魔鬼週,我還是在幾無喘氣的忙碌之中,失去覺察的清明。暑假重修名單裡有我當掉的學生來重修,他還是保持一貫的上課心態,我對本科系沒興趣,只是要張文憑,老師不該刁難我,這樣才是因材施教,所以暑修上課第一天就理所當然地缺席。見到他,我”自然”地帶著不爽(別想要我照著你的遊戲規則玩!)與擔憂的怒氣(你還要讓自己這樣繼續頭破血流到何時?),口氣與表情帶著這些情緒挑戰他(我看到自己因為擔心期待而來的生氣),他也因此被挑起情緒,於是兩人大動肝火地高聲對話。


當我發現吵架到了各說各話、毫無對焦的時候,問自己:我在生氣甚麼?我本來要與這個孩子對話的目的地是哪裡?當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與期待時,竟然可以冷靜下來,然後誠實地告訴他,我真實的情緒與真正要關心的他的心態與作為,我的看見與疑問。他也冷靜下來回應,告訴我:他從我的問話與神態裡完全沒收到我的關切。


我赫然察覺,這是我一直習而不察、言不由衷的表達方式,而遮蔽關心與理解的怒氣來自於我的評斷(你就是耍賴),來自我的期待(你何時才珍重自己呢?);這回逮著了這個自以為是的希特勒情結(P.S.此名詞來源:小糖小姐),可喜可賀啊!本姑娘立馬轉身,沒有隨波逐流,讓靈魂在外流浪。心情平靜、神情與語氣溫和地找回對話的主體意識,說出自己的表裡不一,說出自己真實的感情,讓他收到關心,理解彼此要溝通的想法為何,開心地完成這趟三溫暖式的溝通旅程。


相由心生,言行舉止是內在信念的表達載具,反過來說,人的慣性信念也形塑了外在舉止,慣性言行成了信念的盔甲;如果不透過誠實地自我面對,走不出自欺欺人的圍城。表裡如一需要勇氣,面對自己脆弱、虛妄的誠實的勇氣,不看內心這片風景,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喊口號而已。


我知道學生未必全然理解,然而感謝這段火花讓自己看見:忙碌時的迷魂狀態,活在自己的感覺世界裡的自大狀態。所有的文本要改變的真的不是別人,而是回到自己身上做功課;我改變,世界改變。謝謝我的學生!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淑惠篇(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