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情緒》

對老公無言的抗議已持續一段時日,那種不確定感,讓自己終日惶惑不安,覺得是時候重啟溝通的大門了。但是這星期一次次的溝通,總以無法繼續談下去為收場。心裡那份堅定,因為一絲絲的挫敗,讓自己陷入無盡的沮喪;甚至每到下班時間,都不想回到家中,深怕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孩子。

隨性翻閱著讀書會的上課筆記,看見自己在筆記上這麼寫著:情緒不會過去,要「穿越」才有可能消失。突然有個覺知上來,原來,自己一直在抗拒著自己的狀態,因為抗拒,才讓這樣的情緒一直持續著,困擾著自己。

回溯溝通的過程,那個期待對方接受自己的信念非常強烈,當事與願違,情緒很容易在當下冒出頭,透過憤怒→否認→原諒的過程,那個溝通的本意,往往在這個階段便已折翼,因為無法接納(同理)對方的觀點,就不會有後面的原諒、憐憫、寬恕。

因為無法放過老公,連帶地,也無法放過自己。所以,受苦是必然。彷彿看見一個百米跑者,在費盡所有力氣跑向終點時,看見終點飄搖的旗子上寫著“「臣服」二字,便戛然而止。那個「我不想輸」的念頭,牢牢地攫獲自己!

我知道,我不一定要認同老公的做法,但必須同理他的所作所為,當有了同理的包容,才有站在同一個平台對談的可能性,否則就是一再地處於二元對立的局面,永無寧日,更遑論進到原諒→憐憫→寬恕的境界。

看見自己那個周亞夫的的德行依然屹立不搖,有些好笑,那個要從0或1邁向中間的模糊地帶,對於我,還是有些困難,繼續做功課吧!

《順流》

「不抗拒」,表示不會期待事情一定要照自己想要的樣貌發展。
「不評斷」,當我們不去批判,就是允許生命原本的樣子。
「不執著」,了解一切事物的「無常」本質,接受現實所發生的一切。

這是在「一個新世界」這本書中學到的。對於現在的我,似乎很受用。

雖然目前的生命處於低潮期,但是,我並不急於讓自己往上爬升,容許自己待在這樣的流裡,即便它可能是一個漩渦,就是允許它的存在,並和深陷其中的自己在一起。

從「打算」和自己獨處幾天,到「決定」出發,有很多的盤算和計畫在進行,但愈往後面,障礙就愈多。像是阿朗壹古道,上網查了它的資料與圖片,開心了幾個小時,後來才知需要事先提出申請,與朋友再做確認,發現還須經過抽籤決定有無名額;蘭嶼要搭船或飛機,磨蹭了幾天,飛機班機都沒了…...

看到這就是自己的人生模式。再拖下去,真的只有朋友說的「(南)港泰(山)半日遊」了。腦海閃過一個地點—台東,立馬上網訂購火車票,竟是一票難求,只剩搭機的方式了,很衝動地訂了機票,雖然在這個節骨眼,朋友一直叮嚀我要「節流」,但一直以來,我的問題就出在考慮太多吧!

心裡仍有些恐懼,畢竟這是第一次「一個人的旅行」。我對自己說:「我承認、我承認我的恐懼。」

即將帶著我的恐懼一起出發了。且讓我靜靜地看著自己的情緒,不抗拒、不評斷、不執著,就只是靜靜地、溫柔地對待自己。

《一個人的旅行》

沒有預定的行程,也不知歸期,在恐懼與期待中啟程的「一個人的旅行」落幕了。在回程的火車上,激動地掉了淚,有不捨、有對六天來所有的遇見的感恩、還有更多對自己的感謝,是一份難以言喻的情緒。

這趟短暫的旅程,讓我看見了這個世界上原來沒有什麼是應該的。包括方便的好鄰居—7-11、公車站、餐館、飲料店、滿街跑的小黃……,甚至天氣熱,隨手就開的冷氣。落腳的民宿雖位於台東火車站附近,但方圓五百公尺,就只有一家超商及悟饕便當,火車站裡也簡單得超乎想像。即便火車站附近有公車可搭乘,但很多路線一天只發車5、6班,6點後就停駛。對於我這個不小心到訪的訪客,得非常留意時間的控制。但和從與居民的接觸及交談,除了天氣燠熱,他們沒有抱怨過任何生活上的不便或不足。相對於我們習以為常的舒適,他們也習以為常地接受著他們所處的環境。

★對我來說,這趟旅行有兩個挑戰:

一是挑戰心理的恐懼極限。第一天下飛機,大學同學和她老公去接機,為了體驗隔天的原住民文定之禮,借宿她家。體驗了人生第一次的“灌血腸”(排灣族特有的“美食”),這是比吃茄子更恐怖的體驗。見識了魯凱族和排灣族的一些習俗,也突破了自己對於恐懼的極限。

二是挑戰生理的極限。告別同學家人,真正一個人的旅行於焉展開。隨興地看了第一家民宿,覺得還不錯,便付了錢決定留宿。卸下行李,生平第一次騎那麼高的腳踏車,腳尖根本搆不著地,有點想放棄,但想到血腸都灌了,還有什麼好怕的。拿著民宿老闆給我的地圖,向未知出發。

台東的天氣真的熱爆了,老天幫我降溫,下了一場及時雨,等找到買便利雨衣的地方,其實,已不須穿雨衣,因為已全身溼透了。也許是太盡興,也或許是刻意遺忘時間,回程時,已8點多,體力有些不支,昏暗的馬亨亨大道,已看不見來時的美麗風景,漫長的自行車道,放眼望去只剩我一人,心裡浮現了恐懼:如果我昏倒了,會不會到隔天才被發現呀!發現當我有這樣的念頭出現時,我的右手會不自主往上伸直,彷彿這樣能帶給自己能量。漸漸地,已能享受在這樣靜謐的夜晚,或騎或停,單純地與自己在一起的感覺。總算看見了幾處燈火,還有唯一認得的路標--全家便利商店。


以為自己隔天會全身癱瘓,無法出門,沒想到,仍是一尾活鳳。

★人生無處不朋友—台東人的熱情

陰錯陽差,跟著同學臨時出公差,要在1.5小時內,為50個小學生化好妝,出席晚上的小米祭表演。在與小朋友的互動中,重拾以前在蒙特梭利幼稚園任教時對孩童的喜愛與熱情,發現自己還有愛人的能力。

因為一個人住民宿,也與民宿主人聊得來,所以蒙他們夫婦特別照顧,三番兩次跟著他們到朋友的店裡喝咖啡閒聚,認識了很多能人異士,發現台東這個地方真是地靈人傑,臥虎藏龍,最令人難忘的是他們的熱情,即便不是台東本地人,但來到這裡定居後,都有著他們的一套人生哲學,知道怎麼過生活。我這個插花的房客,也成了他們的一員,聽著他們說天道地,述說著一個個的生命故事。


這次行程,最深刻的體驗,其實是關於“選擇”的課題。我選擇了一趟自由之旅,沒有負累,但相對地,不會有人告訴我下一站是哪裡?往哪個方向走?要怎麼去?該準備些什麼?我必須對自己所有的決定全權負責,所以,即使在暗黑的馬亨亨大道,心裡有著恐懼,我仍傾聽身體的聲音,不抗拒自己的累,知道該停下來喘口氣、喝口水,再繼續前行;還有回到家後,該面對的與老公的課題(抵達台東才發line告知他要去旅行),我選擇,我面對。

039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凡星  (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