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兒子用餐】

和兒子約6:30一起用餐。6:45仍未見人,也無任何訊息,撥了電話卻沒人接,我開始冒火,腦中對話是你又來了 !

兒子的沒時間觀念,由來已久,我卻總是接受他的任何託辭。我的假包容,結果是他的依然故我。有一次我火大,故意『演』出:不吃晚餐,指責他都是你害我沒吃晚餐,我的胃不好,都是你造成的 !!!

總是用同樣的方法,卻期待有不同的結果……

我想把自己照顧好,不想再演迫害者及受害者的大戲了。不知要如何應對,呆楞了許久,想著,遲到,是誰的事? 不守承諾是誰的事? 誰的事誰處理。所以……我可以怎麼做 ? 我心中的天使(惡魔)出現。

我發個LINE給兒子,故意說:原預計今天去吃你最愛的那家羊肉火煱,你沒出現,我獨享了 ! 連手機都故意不帶,出門吃飯去 。

回程路上,腦中不斷演出我和兒子的對話,不管那一種版本的對話,都會出現一個結論,『一個男人,承諾很重要,以後你出社會,工作,成家,若你都無法重視及實踐你自己說過的話,那別人如何相信你。』講完這段對話的草稿,覺得自己簡直可以去當教育部長了,只是,怎覺得這話頗熟悉......

我曾這樣指責過一個男人,那……現在是怎樣?我把同樣的東西搬出來,再罵一次 ?我把對前夫的評價和恐懼,投射到兒子身上了 ?我把兒子當成丈夫來要求了 ?

我的家庭序位是否錯了 ?一堆東西排山倒海而來,我不確定這是怎麼一回事,但我對自己的發現感到害怕

是的,害怕。

【臭臉】

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問兒子今天過得如何,但都被簡短地打發掉,我抬頭看到他的臭臉,我的疲憊讓我實在無暇顧及說話的口氣,直接問:『又幹嘛了?』他頓了一會,生冷且防備的回答:『沒有啊!』然後轉身進房間,我聽到房門上鎖的聲音,坐在沙發上,看著自己的無力+緊張+失落+憤怒。


無力是關於我又要花力氣來安撫及探詢;失落及憤怒是我對於回家這件事,懷有被歡迎(接受)的期待;緊張是我不由自主的回想著,我又做了什麼說了什麼,招致被臭臉對待?我腦袋思索著,一堆猜測不斷在腦中浮現,許久過後,兒子從房間出來倒水,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我突然看到我又被那個『我不夠好』的慣性拖著跑了。


為什麼我會把對方的臉部表情解讀為臭臉?對方在和我接觸之前經歷了什麼我並不知道,為什麼習慣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攬?而別人臭臉又和我有什麼直接關係 ?為什麼別人臭臉,一定是我的問題 ?


而我習慣安撫及探詢對方的慣性往往都變成自証式的投射,要不把彼此關係弄得很緊張,再不然就會變形為:名為安撫,實為自我鞭打及討好對方的行為。為什麼我不允許別人有自己的情緒和情緒表達方式?就算對方是臭臉,是我自己要接受這樣的情緒勒索的。


內在不完整的自己,呈現的是對人際關係的恐慌,成就的是不斷委屈自己安撫別人的失衡的人際闗係,也造就兒子有情緒不直接表達(他對我也有些恐懼的情緒啊!),總要我再三探詢的互動模式,而我也總學不會情緒只能關心,不能越界承擔。


一切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的延展。


解讀是什麼 ?內在壓抑+害怕的自己,對於當下的事件用過往的經歷予以否定的投射行為。所以我要調整和兒子的互動模式,情緒是個人的,只能自己面對和穿越,如果對方願意分享,我可以和他站在同一位置感受其感受。 如果對方不願分享,我也要尊重,只是提醒他,想說的時候我的房門永遠開著,而不是以安撫及探詢為包裝,兩個人的內在都躲著不敢表達的情緒,然後把彼此的連結封鎖住 。



【拒絶溝通的背後   採買】

上市場採買拜拜用品,看到一攤在賣法蘭絨的毯子,想到自己窩在客廳沙發上看書,常感手腳冰冷,故趨前摸了摸觸感同時問老闆價格後,覺得還不錯,但把毯子整個打開後發現花色太花了,和客廳的調性恐不協調,我想了想,本想問問是否有其他較素雅的款式,話尚未出口,老闆急著說:『那你挑便宜的這一種好了。』有些情緒冒出來,但我沒有解釋及再詢問,轉身就走 !

情緒從何而起?為何別人的投射我總會不由自主的收進來成為自己的情緒?我看懂,但總無法劃清界線即時轉化。

別人的一句話就會引起自己內在的小波瀾,只是不懂自己為何不向對方說明自己的需求?更怪的是當自問為何不主動向對方說明時,冒出來的答案竟是:解釋只是給彼此難堪。


【拒絶溝通的背後   加班】


週六原休假但因案件做不完,故一早就到公司主動加班,不想因為案件延宕到週一的上課時間,但週一跑報表時,主管詢問狀況,我告知案件太多做不完,然後她一臉警戒的說:這沒有加班費!我回:這我知道,我只是想把案件清掉而已。她無法理解的皺眉離開,然後坐我左邊的同事把椅子轉過來說:你這樣很虧耶,又沒錢,幹嘛來。我笑笑說:我不喜歡事情沒做完,然後主管又走過來,補上一句:因為沒有工時,所以產值會扣掉,無法列入。我回說:這我知道。


等她走了許久,坐我右邊和我較相熟的同事小小聲的說:她真的很不瞭解你,而且也很不會做人。然而我心中有些不適冒出來,那個不適並非關於加班費或產值,而是我自詡為想要把案件清掉的行為背後,隱藏著想要被肯定及鼓勵的期待。期待別人的認同和鼓勵,那是自己一個偌大的洞,怎補都補不滿,雖然知道生命中所有的力量都要源自於自己才真實,但那個洞總牽引著自己做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事,然後不斷被這個渴求弄得傷痕累累。 

再者,面對別人的誤會,我總是很冬烘加自命清高的想:反正人和人之間本來就沒有真正瞭解,更何況以我這種個性,被瞭解只會讓我的內在更加外求。現在才看到,很愛逃避的我,真的是個辯才無礙的傢伙,對於自己十分恐懼的人際關係議題,總有百般藉口,不肯去面對 。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紫筠 (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