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通過地獄到不了天堂》

性生活是男女親密關係的具象顯現,不管看得懂或看不懂。

星期四的晚上,洗完澡、吹頭髮時,我跟先生的低性生活問題在我心裡跳出來,我是這樣想:我們會讓一件事自動發生一定是因為:要>不要,以及正面>負面,自然會驅動我們主動讓事情發生。帶著這樣的認知解讀先生的性需求,我覺得十分地困惑、不解、難過與沮喪;發生什麼事?性,是大自然設計的生物性需求,為什麼我感受不到先生的生物性需求?

此刻先生正在「讀我推薦的書」,這是另一個問題。他的工作與職場問題,長久以來的困擾他跟我;直到最近公司組織大改組,給他的衝擊很大,是面對他的職場甚至是人生問題的契機。

星期二晚上,他悶悶不樂地回到家,告訴我:他們公司發生的組織大改組,他很沮喪,覺得不受重視。那天晚上,我剛好從幼稚園的圖書架上帶回一本書:「還在學」,小標:「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商業週刊創辦人金惟純先生的書。我跟先生說:你需要看一些書,讓新的東西、觀念進入你的生命流動,你不想看讀書會推薦的書,金惟純的書,你要不要試試看呢?他接受了,那天晚上開始讀。

我之所以在書架上挑選金惟純的書,甚至還沒讀,就直接推薦給先生,是因為進讀書會一段時間後,我在商周週刊讀到金先生的文章,當時的感覺與印象非常深刻。他文章中提的觀點,不正是我在讀書會學到的自覺、覺察......我現在已經不記得他的文章內容,但是我對文章帶給我的衝擊仍然印象深刻:原來金先生也在靈修的路上,原來讀書會提到與追求的東西,其實社會上的某些人也在自己的人生歷練裡,學習與追求,或許他們沒有讀書會這樣的管道,但是對自己靈性成長的追求,殊途同歸。還有,如果不是因為進了讀書會,金先生的文章我讀了,可以理解的層次一定差異很大,我肯定無法理解他想傳達的層次與深度。憑著對他的這點認識,再度遇到他的書時,我直覺地相信他的文字對先生的困惑會有幫助。

回到性生活的問題,我猶豫著要不要打斷他的閱讀,好多情緒、念頭拉扯,想要擱著對先生嘔氣,想要直接面對談談,也擔心自己的情緒或質疑即將搞砸一切,我突然想到從我的認知開場,提出我的疑問,我想知道怎麼了?

我走到他的旁邊,從我的認知開場,提出我心中的疑問,表達我的情緒,先生回應:不是這樣,我的認知推論過於簡單。我回應具象的結果呈現就是這樣,繼續誠實表達我的感受、困惑,還有我的內在需求。他試圖解釋理由,我告訴他:這些都是不要的理由或負面的因素,我理解;但是我想要挖掘是要>不要與正面>負面,這裡面發生甚麼事?

他說:為什麼我要把已經很棘手的問題,搞得更嚴重。我忘記我說什麼,但此刻我開始難過起來,他看著傷心的我,起身擁抱我。我們開始坦誠的對談,誠實地面對彼此內心世界,這是一場穿越彼此的愛之旅,我們第一次共同創造與經歷那樣神奇、充滿愛、力量的對談,而不是針鋒相對的對抗或指責收場。我覺得我的位置、先生的位置、金惟純的書都是促成的關鍵。

對談裡,從一開始我想要理解的性生活問題,開啟先生工作上的問題,教養衝突,夫妻衝突,到人生的困惑與追求,這些都是連在一起的,我有驚訝與感動。這場前所未有的愛之旅帶來的感動、力量與親密,從星期四晚上一直持續強烈存在星期五,星期六到現在稍微減弱。

我知道這次誠實對談並非終極的救贖,也不是萬靈丹,在我們之間,那些問題仍然存在,等待我們繼續面對與梳理。


《隱約的不安》
四月初兒童節,我們在宜蘭玩,第一晚哥哥奔跑跌倒,臉磨到柏油路,擦傷。回到住的地方,我們試著用食鹽水幫他清洗傷口,因為痛,他ㄧ直哇哇大叫,我用食鹽水幫他在傷口潤一潤,之後擦藥,我隱約覺得不安,但不知道那是什麼。第三天,我問他要不要換另外一種會痛,但是傷口會比較快癒合的藥,他考慮後,說要,我讓他抓著我的手腕,萬一很痛時,可以用力抓著我,他很勇敢地試了,中間過程,他還會喊停說:我要休息一下,我覺得很好笑,欣慰於他的勇敢。

擦藥的過程很順利,回台北後,繼續幫他擦藥,傷口復原的很快。但是過了幾天,我觀察他某一部位傷口黑黑的,有個地方沒癒合,覺得怪怪的。後來發現有一顆黑石卡在傷口裡,我跟先生討論後,我們一起合作,把那顆小黑石夾出來了,傷口看起來還是黑黑的,我不放心地說:是不是還有石頭卡在裡面,嘀咕著:是不是要帶去給醫生清洗傷口?先生沒有反應,我那一點隱約的不安再度被我忽略,滑過去。

4月中我出國,等我回國時,再度觀察他的傷口,已經癒合,卻仍有黑色的微凸起,傷口癒合的不漂亮。我跟先生討論這件事,我們觀察哥哥的傷口一會,他跟哥哥說:我們要帶你去看皮膚科醫生,說不定到時候,要把你的皮膚割開,取出裡面的東西。直到週五,我終於帶他去看皮膚科,等待的時間很久,我不時地看一下他的臉部皮膚, 想知道那些硬硬小凸起到底是什麼,中間我一度心想:我來看皮膚科醫生幹什麼,我想要醫生告訴我:那不是石頭,那是什麼的?事已至此,我在期待什麼?

看醫生時,我簡潔地說明狀況,醫生的回覆讓我傻眼:他的傷口已經癒合,只能割開皮膚,把石頭取出來,你們當初沒有到醫院來清理傷口嗎?他現在年紀太小,不可能打了痲醉後,乖乖地讓我取石頭。我問何時適合?她說1-2年後吧,我非常震撼與難過。結束看診後,哥哥還想跟我玩紅綠燈,但是我難過的提不起任何勁,只想先回家,我還是陪他玩了一會。雖然知道以後他要割開皮膚取石頭,他還是玩得很開心,回家的路上,我滿心懊惱與自責,為什麼我沒有帶他到醫院去清理傷口呢?

回到家,哥哥跑去跟爸爸跟弟弟報告醫生的指示,我問先生:為什麼我們沒有帶他去清理傷口呢?我停不下來的懊惱與自責與責人?

洗澡時,清理自己,我慢慢地靜下來,心想這件事其實我跟先生的判斷,大至上就是醫生的回覆,雖然不確定,我們其實隱約已猜到結果。清理傷口這件事,我一直有非常幽微的不安,卻始終沒有採取行動,受制於自己的無知、沒有經驗,最重要的是沒有傾聽內心的聲音,就是那幽微的不安,積極地採取行動去弄懂。我想起○○的課堂記錄,老師上傳錯檔案這件事,我的反應也是有疑惑,但沒行動,一下子就滑過去了。我的主動性與行動力是讓事情朝我要的方向去的關鍵啊!這就是這件說致命不致命,說小不小的事情給我的禮物。

我告訴自己還有先生:我要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主動地採取行動,我是有力量與力氣的,累、偷懶,請先到旁邊休息。我還請先生當我的支持者,特別是我猶豫而滑過去時,他說:我覺得這樣壓力好大,有那麽嚴重嗎?我說:把皮膚割開取石頭,才讓我覺得壓力很大,如果我ㄧ開始就積極地面對,現在就不須要面對這麽慘痛的後果了,預防勝於治療,你說哪個壓力大呢?

最後,我從這件事,還有我的中西醫師,林醫師談他父親的治療過程文章中,看見自己因為之前小孩感冒及過敏的小兒科治療,對西醫產生很大的懷疑與不信任,這種不信任以偏概全地影響我尋求西醫的治療,這是很重要的提醒與修正,凡事一體兩面,並無絕對,取其優點,避其不足,也是一門學問。

《放下對他的不信任》

我遇到了一本很棒、很實用的教養書,班˙傅爾曼的『芬蘭式不責罵孩子的教養』,更棒的是:班˙傅爾曼的第二本教養指南,大量運用插圖、表格、漫畫、大綱式的條列操作規則、案例示範。相較於他的第一本『芬蘭式兒童技能教養法』,完全用文字說明他的兒童技能教養法理論基礎與操作方法,第二本書的編排非常容易上手,隨時可以按圖、表、規則、步驟索驥,簡潔明暸,一目了然,對於忙碌且疲憊的父母真的是最貼心的禮物,最棒的是他的教養理念與我契合,切中我的教養理想、需求與缺口。

這本書的理論基礎與源頭是班˙傅爾曼博士,針對芬蘭一所特殊幼稚園的需求,與幼稚園老師合作,不斷摸索操作產生的方法,摸索的過程一開始就設定非常明確的目標:這套方法是給小孩子身邊的所有大人操作,而非兒童問題專家,所以非常實用。書裡面提到一個重點:重點不在於「不要去做那些不對的事情」,而是要「學習如何做出正確的行為」。這句話真的是簡潔有力,一語敲醒夢中人,這對大人與小孩同樣適用,一針見血,這不正是吸引力法則的積極執行版嗎?是什麼讓我們一直卡在:叫小孩不要去做那些不對的事情,而不是去學習如何做出正確的行為?成長的慣性啊!!

星期二早上,因為前一晚我太晚回家,等不到我Say good night的寶貝,一起床就開始發脾氣,弟弟更因為我叫哥哥起床,爸爸叫他起床,對我非常不滿與生氣。我接他下床時,他坐在床上不停地踢我與鬧脾氣,不肯走、不肯合作,沒有被他的情緒與反應帶著跑,我用書裡:如何讓孩子聽話的步驟,特別加重、重複『鼓勵』:以鼓勵來激發孩子的幹勁,讓鬧脾氣的弟弟一步步完成出門,當我們一起走到樓下,準備上車時,弟弟跟哥哥已經開心的跟我說說笑笑,過程中我沒有負面的情緒糾結與大小聲的要求,孩子因為我的轉變而產生的轉變,著實讓我吃驚,只要能夠確實的執行,這套方法即刻生效,非常夠力。

我覺得弟弟這一陣子動不動就拗脾氣,難搞,每次當我感覺教養他們辛苦、力不從心時,我知道這是他們給我的新挑戰,我必須要有所學習、跨越,他們兩個是我忠誠的導師,督促我不斷地學習成長。

針對這本書的方法與執行,先生的態度與方向,我有疑慮。星期四晚上,我試著跟他溝通我的期待,我言語透露的不信任,讓他不舒服,一開始溝通就不順。我開門見山解釋我的觀察與疑慮,表達我的目標:我要我們一起走在這條路上,翻轉我們的慣性,『嚴謹』的按書執行,我問他的態度、方向是什麼?破壞性的起頭,建設性的溝通疑慮,表達明確目標,他明白理解後,回饋他的意見與對我的要求,我知道他清楚我要什麼,同意他的要求,一起練習,往前走,我放下對他的不信任。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LIL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