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的力量》

上禮拜三讀書會第一次上課,老師提到四所(所見,所感,所思,所悟)的第一層「所見」是不帶評估判斷,去看,去聽,先放下感覺部分。

之前在準備進讀書會前的功課時,也瞭解這一部份(只有進到腦,沒有體驗)。但是那天上完課之後,突然覺得我自己身上常有的情況是:在與人溝通時,沒有聆聽,急著就對方所說的話給予回應,或反駁。所以已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帶著過去的記憶、念頭),想要說服,也難怪聽不到對方真正要說什麼。

過去在與太太溝通時,這是最常出現的情況,也造成彼此間的很大的溝通障礙與不愉快;所以「所見」可以用在這一部份。這個禮拜,很有自覺的隨時提醒自己要聆聽,先不反應,先看她的表情,聽她說話,不帶任何想法,不要搶話,不當開口上帝。我體驗到,用「所見」的方法,來與太太溝通,確實讓我接收到更多訊息,交流暢通,也讓彼此比較靠近了。這幾年因為小孩照顧問題,溝通不良,讓彼此的關係變得很緊張。想要瞭解發生什麼事了,是促使我再進讀書會的最大動機。另外,因為挑戰自己的慣性,一開始很不習慣,但是很有成就感,因為發現自己變得不一樣。

 

《自覺》

上禮拜讀書會討論到「破壞關係的方式有哪些」,其中「隱形攻擊」是用重複相反於對方要求的方式來表達不悅,攻擊對方。○○提到父母要求小孩讀書卻適得其反的例子,我覺得這就是孩子對父母疲勞轟炸的一種報復行為。

我看到我對念小一的兒子也會有「言語疲勞轟炸」的行為(當然還有其它背後的東西在裡面,要去看清楚),譬如叫他開關門不要用力,但是常常還是發生了,彼此都不愉快。

這禮拜我很有自覺的去看自己與兒子的互動。當我想要說什麼時,會先停一下,檢視自己是不是又要進行「疲勞轟炸」式的說教,提醒自己不要做無效溝通,不要建立城牆。然後請他看一下剛才發生什麼事了(甩門),讓他自己說出來,我發現他很清楚發生什麼事,不需要重複提醒。而我也不需要做評估判斷。當他有自覺的看到自己在做什麼,就不會陷入循環之中,互動比較穩定順暢。

另外,我跟太太的互動,過去最常見的是,對於發生的事情,例如我的一些行為,她都先問我「為什麼?」,我常被她質疑的語氣搞迷糊了,覺得被指責,接著就會反問:「這有什麼問題?」。這樣一來一往,讓彼此都不愉快。這禮拜,每當我想問為什麼時,馬上提醒自己,等一下,要換個問題,不要評估判斷,先看事實「是什麼?」,還有「我的感覺是什麼?」馬上覺得沒有緊張,沒有對立了。

有自覺的和自己的慣性對抗,感到自己活著,很刺激、很有趣。

 

《不夠與不好。為自己出征》

上次提到我發現自己的感情獨立空間是空的,而上禮拜上課時,老師提醒大家,要分辨「不夠」並不等同於「不好」。我看到我的慣性是帶著期待去與人溝通,去討好別人,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會想盡辦法去做好人(犧牲自己),以得到別人的贊同。只要任何人對我有一些意見(或建議),我就會視為對我的「指責」(覺得我不好),會難過、會受影響。

特別是過去太太對我的「指責」,針對我的一些行為舉止,她特別會用嚴厲的態度來處理。經過不斷累積強化,一遇到類似事情,我的反應特別大,總覺得她小題大作,找我的碴(心裡常有對話,「我都已經這麼犧牲了,還得不到她的認同」)。而另一方面,我又因為覺得自己說不過她,常覺得自己做錯了,覺得自己忍氣吞聲,超受害的。我發現,現在我警覺到被「嚴厲」對待時,可以提醒自己,先不要對號入座,停一下,先不要矮化自己(覺得自己錯了),試著把事與人分開,然後可以比較清楚的去面對當下!

另外,這禮拜在讀「為自己出征」時(第一遍),很有體驗。看到武士,就像看到自己。看到武士痛(震驚)一下,心也跟著痛(震驚)一下。看到過去自己的愛是有目的的(因為不愛自己,所以無法真正愛別人),看到自己的盔甲也同樣堅固閃亮(當好人的盔甲),已經被鐵匠、太太打得頭昏腦脹,被生命的不舒服逼到無路可走,還好有遇到了「梅林」,正在修練,努力去掉盔甲中……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Ing ( 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