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獨立功課之冰山一角】

最近密集地與友人討論小創業的構想,連帶的也考量到離開現有的工作。相對於友人斬釘截鐵的決心與認真,我從自己的對應裡又看到熟悉的模樣:腦袋上的熱情、行動上的侏儒,外加不停地開後門,擔心自己做不到。我清楚看到現有工作的大甜頭,但心裡卻老早喊了八百年的過勞成灰燼的疲憊與受困感,我要走出自己的膽小、被動,渴望活出自己開創的生活,可是,恐懼讓我卻步。

看見了,這一回我選擇聽從自己的心,讓恐懼在一旁飛舞。然而,生命底層攪動的不僅於此,我還感受到,分離的憂傷也是面對轉換變化的大鐵鍊,我捨不得學生(他們遲早也會畢業,但我眼下竟然就是覺得自己要做一件拋棄他們的決定),捨不得同事好友,對於這個滋養蘊化我的環境離情依依,…….這不是熱情哪,是倚情而存活著的生命樣貌。

看著自己這些心相,我理解到,感情獨立是穿越聚散的一種熱情,也是展現信任世界的生命觀,一如潮汐的物理變化,終將回歸不變的海洋;所有的虔誠,終究會在熙攘世途中,某一時地裡,驀然相會。

 

【情感獨立功課之理解與期待】

對我而言,春節過年從來不是輕鬆歡樂的;一部分來自傳統大家庭祭拜的繁文縟節,親人之間往來的是非困擾,春節成了年度算總帳,互相吐苦水抱怨的大日子,回首過往,自己也有相同的模樣。

今年發現,這種家族建立親密的方式實在太沉重。一個人的信念與習慣言行原來不僅是個人,是整個家族的,這種文化的代代承襲讓我覺得恐怖。然而,老家熟悉氣味竟然讓我回到舊習慣,整個人的言行思維迅速下滑到舊習慣裡去反應,與母親,與小妹的固執僵持對立時,看到自己打回原形,然後在衝突中驚醒、回神、剎車。

沉澱下來,我練習接受了自己在整個相處過程中憤怒、傷心的情緒,接受了自己對母親的評斷,很奇妙地看到自己渴望被理解與尊重的失落,明白我的「凡事要理解與被理解,才有尊重」行事準則背後,帶著「被愛」與「被認同」的強烈期待。理解到,無論是至親或至交都是獨立個體,他們過去或者現在的位置,就在這個我無法理解或被理解,無法期待的狀態裡;而他們與我相同,都處在自己為生命做了當下唯一的選擇,那麼我可以感覺傷心失望,但全然地尊重他們此時此刻的模樣嗎?
 

這種來自童年不被理解的孤單落寞,是我苦苦追逐理解,以為理解才有接受與尊重,執著於如此對待才是愛,原來這是痛苦的根源。畢竟所有的理解,都可以再理解,這些也都可能成為自欺欺人的說詞;說穿了就是以「理解」之名,行「期待」之實。
 

而「期待」背後的信念是:
1.照著我的標準,我要的方式去做;
2.要認同我;
3.我是對的。

這些不都是想像著別人改變的一種等待?黏在期待的空乏狀態裡,用力地傷心,無非是害怕孤單被遺棄的想像。我看到自己在無法理解就無法接受的狀態裡,底層裡是一種:抗拒。而這種「假理性」,是耍任性的一種武器啊!

獨自漫步河堤,心裡出現一個自問的聲音:當我無法理解時,我可以尊重,並接受我愛的人不愛我嗎?我的心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的。當下,我放下了悲傷。

祝福我愛的人。生命各有風景,我未必都能入鏡。如實地練習一次次地放下「我要你愛我」的匱乏版文本,沒有想像、以為的日子,有種輕盈的飽足感啊!

 

「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淑惠 ( 7-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