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沒救回來》

電腦拿去送修,硬碟目前還在急救中,生死未卜,這次不知道是不是又能「僥倖」逃過?

前陣子,當電腦開機運作,偶發出聲音時,先生就提醒我,可能是硬碟有問題,要趕快整理備份,畢竟已是使用多年的二手電腦。我心裡知道,但卻遲遲沒有「決心」要做備份的動作,然後有天就真的掛掉了,再也無法開啓,才開始惋惜後悔。

好像總是這樣,明明有徵兆要發生什麼事情了,心裡卻跟自己說不會吧,然後等著它發生,再收拾殘局……以往就這樣滑過,放過,這次才覺察這樣的重複模式,是因為每次都能救回來,所以沒有真的痛到下定決心,好好在當下去做必須做的事。

之所以提不起勁整理舊檔案,是因為回憶,過去是有重量的!這個重量,是要花力氣去處理的,也就越堆疊越沈重;另外還看到,捨不得歸檔刪除,任檔案停留在它們當初停駐的地方,是因為我某方面也還停留在過去,用這些過往定義自己!
 

有些感想體會是:


1. 並不是看不懂的問題,前提是「有沒有要去看」,如果連去看看自己發生什麼事情的覺知都沒有,或者就讓事情滑過,放了自己,就會在舊習性裡輪迴,很難有機會重生,每個當下細節都有觀看自己的材料。


2. 看見自己和這些資料檔案和其背後的關係,也就比較清楚要和它們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沒有看清楚之前,那個關係的建立不是主動的,自己在清楚和不清楚的狀態下,所擁有的關係是很不一樣的,對所有的關係亦然。

 

《熱情與恐懼》

本應趁著小孩去睡,也早點睡的兩個人,熬夜看著電視重播的電影《三個傻瓜》。劇中的什麼,牽動我們犧牲睡眠,老公還建議我,讀書會「多元論壇」可以帶這個題目......這次再看一次,比較清楚地,有兩個字具體浮現出來:熱情與恐懼。


原來恐懼長這樣:背負與承擔家族的期待,為他人活著,把自己埋起來。
 

原來恐懼讓人無法活在當下:輕忽現在,夢想未來。
 

原來常常我們做事都帶著目的:為了文憑而唸書學習。

看見恐懼把我們一層一層埋得好深啊,原來如此才會常處在身心分離的狀態。恐懼常伴左右,我卻不識得它的樣貌,所以常被其操弄而不自覺,今日在電影中看到恐懼的樣子,明瞭能夠意識到恐懼來襲,「看見」竟是這麼關鍵,我們才有機會選擇如何面對!而終當真正無懼時,才看得到撥雲見霧後的熱情。

 

《優缺點的練習》

星期一關於親密關係的討論,○○問到做優缺點練習的感想,當時自己沒有特別想法,但這幾日卻有些發酵,有些新的看見,在此紀錄分享。


1. 優缺點其實一體兩面,每個特質有陰陽兩面,在極端之間推移,可好可壞。


2. 我對於優缺點的好壞看法,常是來自於我的需要。當這個特質符合我的需求時,它變成優點,當不符合我的需求時,它變成弱點,因為我的需求導致我對它的看法;當它投射向我,我便看見,反之我看不見,一切還是由我而來。


3. 當我照顧好我自己,自我認同感高時,對方的缺點並不會危害到我,我會做合適的回應、接納和轉化;若是我攻擊、怪罪他的缺點時,其實也正曝露出我的缺點和匱乏,接著小我便做出種種防衛的行為。


以往,拿著放大鏡看著對方的優缺點,無形中要對方為我的需求負責,現在終於看見自己,發現自己才是真正能負責的人。如此看來,「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親密關係之所以能有多親密的前提,還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有多親密、有多和諧,也因此延伸至與他人的關係上。
 

試著了解問題的本質,試著了解自己,原來我們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原來我對「她」所知甚少!

 

《回到原廠設定》

最近的課堂上談到多次「中性」、「立場」、「位置」等等,發現沒有弄懂這些,自己觀看的角度和觀點根本無法「客觀」,究竟還是受自己的好惡在評斷人事物,世界觀也因此偏隘。


回到生活上,練習在每一個當下觀看自己的位置,發現情緒漸漸少了,不容易受牽動,更清楚自己所當為如何。如何「看」、怎麼「看」的,影響我選擇看到的世界,瞭解自己所處的位置,瞭解自己的視角侷限。


最近網路上有段短片很受歡迎,一個爸爸帶著年幼女兒出門淋雨,第一次淋到雨的女娃開心至極!大家都喜愛這類溫馨的片子,而動人之處就在於情感真摯,女娃對於第一次所見到的雨,是沒有偏見的,這位爸爸用很中性的角度,介紹雨給女兒認識,或是他也可以像大多數人一樣,用恐懼擔憂的方式,告訴女兒雨天的壞處,離它遠遠的。


近日的討論,啟動我練習回到原廠設定的中性看待,常常是很困難地發現,原來成長過程承載著多少好惡、是非對錯,更多的是看不清的。我們是如何無明地「選擇」與人的關係、與世界的互動,形成自己的舒適圈,待在裡面跟自己取暖,還以為自己是「回家」了的舒適溫暖,天冷真的很容易睡昏過去啊啊啊~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2016  奧莉薇 ( 5-8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