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的秘密》

心想事成秘密背後的秘密就是放下,這是最難的一件事,真的需要練習。最常遇到的就是䧟入期待而產生不自覺的焦慮,這不自覺中著實帶著很多負面的物質。對我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放手功課,包括:

1.小孩。
2.家族責任。
3.對事物的黏著。
4.期待。
5.工作。
6.自身現況。
7.與「當下」無關的思想。

 

一切的無法「安心」,都是因為無法「放手」。也因為無法放手而看不見真正的問題;即使看見了,又因為放不下,而無行動力;有行動力,又因過份期待,產生不自覺的焦慮。

走過一切,最終若無法放手,將處於不停的粘黏與膠著狀態。看見這個世界是我自己創造的,因為無法放手,生成了現在的我。
 

新習慣的養成

由於我習慣早起,加上每天都要陪小孩睡覺,所以很久以來,大都是9、10點就睡著了,早上6:10左右自己會醒來。我自然很開心自己可以早睡早起。但習慣的改變是一個偶然,還是有計劃的自我要求?

有一件事,總是做一天停二天,没有辦法每天都做到,就是早上運動,其實它不會花我很多時間,又加上我都早起,實在沒有理由不持續著做。但我總是告訴自己,用很多不同的理由或是没由來就是不想動。像今天的理由是我不想跑步,想去騎車,但早上有事,騎車要花上3、4小時,來不及回來。想一想後決定下午再去,因為之後我要騎車上武嶺。必須抓緊時間每天練習上烘爐地。

我最後仍覺得習慣養成不能去期待偶然,只有一條路可以改變自己,要求再要求,變成理所當然。但前題是最好自己也喜歡做它。

 

放棄的理由是自己給的

走在鹿港小鎮的閙市,看到賣冰豆花。就把腳踏車停了下來。這是今天最好吃的東西。現在已是晚上七點多了。
 

一早五點出發向南,計劃晚上七點前到達台南。怎知一路是大逆風,在新竹左右我腳抽筋了。這時已是中午了,為了不擔誤隊友的時間。我選擇放棄,令他們先行。

在他們離開後,我一人獨自在7-11,感到很愉快,這是多麼難得的時候。為何要放棄回去呢?現在時間還早,我原本就計劃要騎到晚上7、8點。我一個人騎沒有 拖累團隊的壓力,可以依自己的情況選擇速度及休息。所以我決定再度上路,最少騎到7點,看我騎到哪。這樣一路也可以有不同的風景。

一路上腳仍不是很好,所以進了通霄鎮,去買肌樂。這個地方真的是鄉下,但感覺很好,因為很慢的步調,街上沒幾個人。整間屈臣氐就我一個人,冷氣很涼。

1:30左右,看到路旁的樹蔭,決定睡一下,這樣的感受又棒了,太陽很大,但風很涼爽。像是小時候午後在樹下的感覺。

這一路7點到了鹿港,本想從這搭車回去,但因為帶著腳踏車必需搭火車。卻發現鹿港沒有火車站,最後決定再騎回到彰化。到了彰化已快9點了。因為沒有二鐵列車,腳踏車不能上火車。但有一個方法就是去買超大的黑色垃圾袋(原本準備的攜車袋,原己事先寄到高雄去了),將車子前後輪拆了包起來,就可以上火車了。所以一個人在火車站外拆包車子,終於上火車了。

放棄是自己給的,不同的心不同的景。我很開心我沒有真的回去了,而是選擇自己一個人獨騎到9點,心裡有滿滿的收獲。這收獲只有自己能體會。一個人騎了8個小時,海邊的風車伴著一個自行車的身影。我很想拍下來,因為我想它一定很美。

 

我是誰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我又坐在陽台, 總是境靜心不靜。每天無時無刻,我無意識的都在求一個身份的認同,常以為我在做自己,卻無意識的以「做自己」,又陷入了另一個角色扮演,在工作,在家,在讀書會,在聽與說之間,無時無刻。

我是誰:是一個要答案的腦子問題。
做自己:是一個角色換成另一個角色。
問問題;又是一個自我感的操控。

 

在讀書會我為什麼問問題?小我要什麼?它在要東西。一個自我感,一個我是優秀的期待,一個別人在聽我,老師在看我的

沒有對與錯,只有覺知,只要臨在。快樂不是建構在自我感,也不是用「追求」的。「求」,是問題的源頭。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2016  俊偉 ( 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