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的功課】

我的男老闆真是一個菩薩,他每週都會丟給我一個人生功課,問我做好了沒。這一週,照例完成了他要我跟追專案成員的進度,我把大家回報的結果整理寄給他。隔天,收到他的回信:
 

"Please renew the excel in dropbox for me ... and do not 隨便說已完成 until I said it !! 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items of the list very much !!!! understand more than the engineer, and do not let them fool you !!!!!!!!"
 

意思是,幫他修改在網路空間上面的專案小組工作清單Excel檔案,不要因為某位成員說某個項目已經完成了,就在工作清單上面標示「已完成」,完成與 否,要他說了算。然後,他要求我要比專案成員裡的工程師更懂他們要做的事情是甚麼,確實的了解,不要讓他們隨便呼矓我。


看到信的瞬間,我心中的某個開關亮了。一團熟悉的、令人窒息的灰黑烏雲壓在胸口,我感受到氣憤又憂鬱。我知道這是他一貫的模式,然後,我的感受,也是我一貫的模式。我儘可能清明的去看我的心情和這封信,然後,回了封長信,再度跟他確認誰的甚麼工作是否算是已完成,這週交代給每個人的不同工作清單,每一筆是什麼意思......

與他合作至今,我已經幾乎沒有工作上的缺失,完成的速度也很快。我打趣地跟同事聊這件事,我說,如果我能比工程師還知道他們要做的是甚麼,我在這位子不是太浪費了嗎?同事慧眼立判,說:「他都這樣!妳不要理他啦!」

說的也是。但是我的情緒沒有放過我,依然耽溺其中。怎麼這麼好,上天派了個天使隨時提醒我生命功課沒做好。我試著去看,看深一點。我的陰鬱來自於我的匱乏,我脆弱的自尊隨時在渴求他人的認可來填不安全感的大洞;他的命令也來自於他的匱乏,只要一件事情沒有百分百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他的不安全感就會化為憤怒,投注到「應該負責」的那個人身上,以避免恐懼的後座力傷及自己。

我們是對方完美的鏡子。易地而處,我是否也會跟他一樣?他的恐懼激起他和我的憤怒,100%受害的兩人。他也鼓勵我把憤怒散出去,質疑專案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是否真的對得起他的工作。好諷刺啊,他前一天晚上才剛剛請專案成員吃飯餐敘呢!

現在提起這件事,我依然覺得很不舒服。但當某個刺激總能引起某個情緒反應的狀況下,我明白解決的關鍵,不在於弭平、克服、淡化,而在於與其共處。既能同時察覺到狹路相逢的註定,又有能力歡迎它的到來;既能看著情緒排山倒海,又能空出空間,任其發生。

原來,我沒有在生老闆的氣,也沒有氣我自己。情緒只是透過一個媒介發生,如此而已。所以背後的功課是甚麼?循著氣憤引起的心痛,我看見我原來是否定我自己的。我討厭那個做事沒辦法做到一百分的我自己,我的人生一路都是這樣。只要我覺得人生的某個時期有某個經歷很丟臉,或是沒甚麼光榮事蹟,我就會在記憶裡封印。這就是為什麼我做生命回顧這麼困難,30歲以前的人生,我失憶得厲害。這是我的「創造」,為了保護我自己,我失落了愛自己的能力。

所以,頭痛、心痛、胃痛、牙痛都來了吧,我要去挖我的生命召喚了!

 

【面對真相】

週六聽了○○的財經演講,主題是「人口結構的改變與因應」。再次發現了,也感受了,凡是自己抗拒的、不願意面對的、刻意忽略的,都將持續。並且,在終於不得不面對的時候,情況都已演變到料想之外的程度。

我一直知道台灣人口老化、少子化的情況持續甚久,但因為對自己的未來頗感擔憂,一直忽略了這個事實與我的關聯。畢竟,我連自己這個小單位都顧不好了,大環境的變遷我又怎有對抗或改變的能力?所以,來聽這個演講之前,只求「增廣見聞」,增加一下「一帶一路」的相關知識,但內心深處只求「姑且聽之」。這樣不負責任、不誠懇的態度,到了現場,卻讓我感受到了180度轉變的大震撼。

與其說人口結構老化的影響是發生在我身邊的平行事實,倒不如說,就是因為人口結構老化,才讓年輕世代對未來惴惴不安的。舉凡退休後可能可領比退休前高的軍公教退休金,因應人口老化的醫療健保費用與社會福利支出,因老化而「保本」意識抬頭和不願意消費的經濟遲滯現象,政府對抗通貨緊縮只好不得不繼續濫放貨幣寬鬆的政策方向……在在造成了現今主要勞動人口薪資水準下降、房市凍結、健保體系和四大退休基金面臨破產的窘境。

我,和大多數的勞動階層一樣,誠實繳稅,儘量撙節,一方面繼續忍受對食安、國家未來、結婚生子退休老本的擔憂,一邊繼續面對在合理和不合理邊上遊走的工作條件。種種「世代不公」的重要源頭(甚或可能是主要源頭),就是「人口結構老化」。

貧富階級複製各國皆有,而台灣的人口紅利的急速耗竭,卻是世界首見。我看見自己過去十幾年,小心的看著眼前的腳步該如何走,卻不願意抬頭看看是否已經變天。所以我明明就沒有撐傘走入雨天,卻只會抱怨地上的泥濘讓腳陷得越來越深。終於哪天動彈不了,困到哭了,才跟大家一起吼著「該有誰來為此負責!」,罵政府、罵財團,背後隱藏的是對於現實的無力與失望,為自己的渺小、逃脫不了感到深沈的悲傷。最後豁出去了,「反正又不是只有我這樣,我們都一樣」,所以繼續蒙著眼走吧,要跌入哪個深坑也不會只有我一個,大家一起陪葬。

在這羅織好的理由之中,我安安穩穩的跌入「身不由己」的江湖。因為不知道到底走哪條路才好(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已經沒有「安全」這個選項),只好抓穩手邊的資源,得過且過等待時機。就是這樣,所以我現在就是這樣。在這場演講裡,我終於將「一帶一路」最後與我身體的接點看清楚了。這,就是「悲劇」,就是「現況」。我從前的重點都放在外界,從沒放在自己身上,這就是造成我的不安的背景音,現在聽清楚了。既然重點在選擇,而這一朝一夕的選擇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永遠有效,那麼我又何須擔憂呢?該做的事不過就是繼續放開眼界,負責任的且戰且走。

 

【別人能觸怒我的深度,恰是我的慣性能傷害我的深度】

這週,我的男老闆又送了我一個禮物。由於他的某個計畫要做醫療輔助器材,因此請他認識的設計師畫了一個設計圖,準備做模型測試。

老闆叫我先用紙箱做一個模版,就用設計師給的尺寸來做。但因為不確定這個尺寸是否合適,他大略告訴我器材各邊的長度,叫我跟另一位負責計畫的放射師測量看看,是否要改良。

當天下午,我「付諸實行」時,發現按照設計圖的尺寸,無法做出來。在找不到他討論(請示?)的狀況下,跟放射師確認後,稍改尺寸,做出瓦楞紙模型,測試拍照後,寫出需要修改的地方,附上照片說明,寄email給老闆。老闆隔天早上六點多就寫了一封很生氣的信,質問我為何不照著設計師的原稿做,然後才又告訴他尺寸不合,「這是什麼意思???」
我立刻燃起憤怒,心中噴出一堆對話。本想任性的等到上班時間再回信給他,但情緒和事態都高懸不下,不是辦法。我靜了下心,站在老闆的角度體會一下,他要的是什麼。「所有的問題都是情緒問題」,如果我用很硬的語氣強調我沒有缺失,也只會造成後續的對立,一點幫助也沒有。他要的是安撫,和我給他的尊重。他現在,缺「愛」。

我開始覺得情緒稍稍平緩,打開信件,娓娓道來。先向他致歉,再仔細恭敬的說明原因,末尾再一次道歉,請他海涵,今天會再跟他確認後,依照設計師的原圖尺寸,再次製作瓦楞版。但是我的憤怒還在。我很不想去找他。面對他的情緒反應,我已經「操練」過太多次,這次依然讓我憤怒又受傷。

「已經這麼多次了,我為什麼還不放過自己?我還要這樣下去嗎?」心中突然響起了這個聲音。對啊,我平常懷著恐懼,畢恭畢敬的對他們,還不只是想要閃躲衝突的窘境?說到底,我就是不想面對自尊受傷的自己。……但,「凡是我所逃避的,都會再度來到我的眼前。」我被受害者牢籠關不煩,那就繼續控訴吧,下次再來一遍。啊,夠了,現在我的痛苦,就是來自我的控訴和逃避。已經幾年了,我還要讓我的慣性繼續傷害我嗎?我現在就來接受你!

我的右側胸口痛了起來,控訴如刀,剜了一下。要承認自己造的幻象得自己受的感覺真不好。可是這一下之後,我不知哪裡生出了一份勇氣,「我現在就去面對我自己!」逕直地找老闆去了。令我驚訝的是,老闆見到我,竟全然無怒氣,正常的跟我討論了該怎麼做。我也放開了,就跟平常一樣的跟他說話。這讓我再次見識面對自己 & 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有多大的威力:「問題」解決了,兩方都是。

 

「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2016  晴空  7-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