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背慣性

這兩週心情持續起起落落,脖子持續有被掐住的哽咽感。…發現這些讓自己很不舒服的感覺來自於:「違背慣性。」

這兩週發生了什麼事呢?因為受到老師「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這本書的啟發,每天持續練習覺察之後,發現自己有很多不知不覺的慣性。跟著書中的進度走,自己也不斷的用老師問學生的話來問自己:

你覺得一定要有標準答案嗎?你在怕什麼?
你是誰?你的時間是什麼?
你希望別人怎樣看你?你有得到嗎?
你為什麼常做不喜歡的事?你得到什麼好處?
你是根本不要,還是不願,還是不敢?這個時候你跟自己說什麼?
你用脖子以上在說話,你在逃避,你知道嗎?
你鞭打自己時的感覺怎樣?
你做了什麼?你沒做的是什麼?那你還可以做什麼?

真的把所學落實到生活中不斷練習之後,有很多的情緒因此產生,還要練習把事情跟情緒分開,好好跟它在一起咀嚼它並看著它,情緒真的上來的時候還要跟自己說慢一點,再慢一點,停下來。這個過程實在難以用言語形容,心情很複雜,以前的自己遇到挫折,逃避它情緒可以很快就過去了,欺騙自己告訴自己沒事,也比較容易。但代價就是會積久成疾,最後被情緒淹沒。

開始認真看待自己看待生命之後,想起過往的自己,那麼毫無意識的在過日子,沒有辦法跟自己在一起。現在明白是因為自己完全仰賴著動盪不安的外在,因此內在始終無法安定。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覺察之後有意識的做選擇,選擇後也不要猶豫的就去執行,執行前也再次的做確認,這些動作,在工作上給我很大的幫助,我看到很好的成效。相較以往,總在慌亂中完成老闆交辦的工作,雖然是把工作完成了,但心裡就是不踏實。

2月份公司接了一個大家都不熟悉的專案,合約要進行2年,從專案開始一路都是到處碰釘子,最近試著找出問題點,並主動找同事、老闆討論,事情開始一點一點的被釐清,狀況開始好轉,甚至上週五跟老闆在中華電信的會議室中被各個業主輪番砲轟時,我也很清楚我們有做到的是什麼?我們無法在時間內完成的是什麼?該承擔的後果是什麼?所以不會再像過去那樣,一下就被挫折打倒,被情緒淹沒,而是更仔細的記錄客戶的需求是什麼?回公司後重新整理、準備,讓自己投入的摸索,找相關資料,連續加班趕工,就在昨天把資料完成了。

整份文件遞給老闆審閱,看到老闆眉頭深鎖,一邊翻閱一邊點頭,等到他把文件看完,抬頭時居然微笑對我說:「對!就是這樣。」心裡鬆了一口氣,總算可以順利進行第一次的請款了,這感覺還不賴!

 

超額承擔的人生

承認自己怎麼了?真的很困難。

進入讀書會之後感覺自己像一顆洋蔥,透過跟老師、同學的互動,一層一層的往內剝開,一直不斷看見自己真實的樣子,那些我可能知道但不敢看,不想承認的自己。

經年累月的包裝與堆砌,我塑造自己獨立堅強的外在形象,連我也被自己騙了,說自己很好。告訴自己,我有美滿的家庭,美滿的婚姻,沈睡在這個夢裡,它真的夢幻的好美,但夢幻卻也如泡影,終究到了夢醒該面對的時候。

學著看自己之後,看見越多的自己,要面對的各種情緒也越來越多,內在像很多大大小小的火山不斷在爆發。總是還來不及好好消化第一個看見,第二個三個四個,…它們像是要挑戰我極限的一直冒出來,這一切來得太快太多,我真的有點嚇到,這週脖子被掐得更緊了,我看見這壓得自己喘不過氣的強大信念是:承擔。

承擔父母:承擔著父母的期望,要自己完整父母的人生。
承擔前夫:承擔著前夫的言語暴力,要自己成為他情緒的出口。
承擔工作:承擔著超載的工作量,要自己成為老闆的得力助手。

這不到一個月時間所學習到的覺察,我用這些新知,重新看自己,卻被那30年的老頑固舊信念嘲笑著說:我做不到的,叫我別玩了。

確實,看到跟做到是差距很大的兩回事,每個看見都讓我好抗拒,但我不想妥協於舊信念,所以選擇讓那些內在的火山持續噴發,接受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崩潰,這些情緒像充滿在氣球裡的氫氣,從小小的出口正全力的宣洩,我試著接受自己壓抑了30年的情緒現在要出來,它們在生氣、傷心,因為我從來不正眼看它們。

腦海裡總浮現老師書中那張一層層的圈圈圖,真我→情緒→心情→性情→性格→命運。

人的命運竟是從每個小情緒發展成性格而來,那些我不願意處理的情緒如實的發展出我不想面對的命運,現在看到了也一一的在跟自己釐清。最近的身體不適讓我看到,原來我在抗拒心理的不堪負荷,越是想把每件事情做好,越是讓自己無法喘息,我看見了我的慣性:一直重複想「解決問題!」

我想解決每一個問題,但問題就跟情緒一樣,只能被處理,無法被解決,只能學習看著它跟它好好相處。我看見自己的心急是因為「離開了舒適圈」,這個不安讓我很慌很恐懼,所以急著想解決問題,但結果只是讓自己的生活更失控。深刻的體會到老師說的:功課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看見中試著不去抗拒,學著臣服於事實之後,順應自己的步伐往前走。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2016  雅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