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變自己開始】

近半年一直為公司員工的問題煩惱,總在心裡抱怨他們不夠主動、缺乏創造力,但也因此意識到所有的源頭可能都在自己,任何的改變都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於是確實花了一些力氣去看和去思索自己究竟做了什麼?自己又該如何改變才讓這個狀態有所不同?

但是第一個跳出來的仍是批判,發現他們共同的問題根源是內心的「熱情」不足。過去我總是很重視良好的工作態度,覺得有態度,自然會是一個負責的人。但卻忽略了,其實負責任的背後必須是主動性和自發性,否則就會變成唯命是從了,而唯命是從者雖然也可完成任務,終究還是被動的。一旦少了那道命令,就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至於主動和自發的背後又是什麼呢?這東西能教嗎?看了好久,看懂原來是「熱情」──源自於自己內在、源源不絕的熱情,而不是三分鐘熱度、不是一時的嗨。

我的員工多半是聽命行事的類型,雖十分吃苦耐勞,但經常又流於應付──反正把任務做完就好,有沒有做好、能不能更好、有沒有達到我們要的結果,卻像不關他們的事。原來一切的問題都出在源頭──我在找人的時候就沒把「熱情」設為關鍵性條件,難怪會有這種結果。

再者,過去我對某些搞怪、耍屌、是否鬥爭的圈內集體文化很反感,總希望不要把這些不好的習氣帶到我的團隊,反之,想要創造出一種認真做事、單純的文化,這恐怕也是我找到的人都偏乖的原因之一。

原本我這樣的設定並沒有錯,問題就出在可能也不知不覺排除掉所謂有想法、個性意識強烈的人選。而事實上,會投入創作這一行的年輕人,若沒有一點個性和反骨,大概也難以成材。現在再看,明白到單純認真跟熱情有個性其實一點都不衝突,未來,確實是可以設定這樣的條件做為徵人時判定的基礎。

回歸到眼前的現實,其實創造這片風景的人主要還是我,易言之我必須負大部份的責任。但因為我不想要這樣的結果,也想賴皮不要面對自己的責任,所以就遷怒怪罪到員工的身上;經常只要我覺得不滿意,內心就出現責怪的聲音。

另外,我常羡慕別人和工作夥伴們建立起的良好互動,而總是隱約覺得我的員工雖然表面上跟我不錯,其實還是有種距離。我對員工的「好」常常流於一種討好,但其實我是用一種工具化的心態在看待他們。

有趣的是,同行中很多帶頭的人,只要下屬沒做好事常常是開口就罵,可即便如此他們的感情還是很親。反觀我自己凡事客氣,彼此間卻少了一份真實和真心。於是我自問:我真的有任何一點點愛他們嗎?真的對他們有毫無現實目的的關心嗎?我對他們曾經真正的打開心門嗎?

原來,表面上我是個和和氣氣的好老闆,事實上我是戴著面具在和他們相處的。

累積了這些覺察,心裡的氣和怨逐漸逐漸的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必須要有所改變的想法。初步整理出改變的方向有幾個:一是凡發現員工有專業不足之處,便耐心且有條理的從頭教起,並且要求他們自行補充相關背景知識,而不再是假設他們本來就應該要會,然後暗自抱怨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

二是學會放下,不插手交付的任務,讓他們自己規劃怎麼做,我只擔任教練的角色。三是對於沒做好的部份,用坦誠的態度直接指出,讓彼此有直接面對的機會,也讓他們清楚標準和界線,以降低可能草率行事的空間。四是保持適當的嘉許鼓勵。

 

【看懂關係輪迴的模式】

某天晚上,先生因為陪小孩睡覺,自己也提早睡著了。我回到家後,自己一個人做著家事並盥洗,直到11點左右從浴室出來時,發現先生已經醒來了,我很開心的說:「咦?你起來了呀?」沒想到他卻是一張撲克冷臉,不高興的抱怨說我剛才的聲響很大,讓睡著的小孩好幾次被驚擾。我自己覺得自己是非常刻意小心的,於是就辯說:「有嗎?我都很小聲吧?」但他只是再度強調我有多吵。

因為過去常發生類似的爭執,我忽然覺得這樣的辯解一點意義都沒有,便決定先停下來。停下來之後,我看見抱怨和挑毛病是他的習慣,不只是對我,也包括對待自己的家人以及工作上的伙伴,即使不方便面對面表現出來,他也一定會在背後大肆批評,有時聽起來他批評別人的理由都挺荒謬的,甚至有些不可理喻,但他卻樂此不疲--即使那個問題他自己可能比別人犯過更多次。而每當他開始批評某件事情或某個人,若試圖想要跟他做理性的釐清,也幾乎是一件做不到的事。

想到這裡,我心裡的悶氣延燒個沒完,即使後來他有求和之意,我也氣到完全不願意跟他講話。於是我看到,其實他的目的從來都不是釐清問題,可以說根本沒半點動機。原來,那只是他建立自我價值感的方式,透過批評抱怨和貶低他人,他感覺到高人一等。看到這裡,我覺得很難過,也有一種深深的無奈。

那天到深夜我都無法入睡,一想到原本開開心心跟他說話,他卻用那樣的態度反應,真的讓我怒氣難平,但自己又覺得奇怪,這件事並不大,過去我也不會因為這麼小的事件氣成這樣,難道是抗壓性越來越低嗎?還是有什麼更深的東西我自己看不見?

我進而觀察到,原來我對他只要一有不滿,我的反應模式就是生氣。我看到自己根本不知道怎麼跟他溝通,也從沒試著去學習真正的溝通。只是一再用生氣來反應,而他的批評貶抑和我的憤怒以對,就形成了我們之間長年下來的基本互動模式,亦即一種固定的輪迴。我們兩個人都非常不喜歡對方丟出來的這顆爛球,但都被捲進這樣的輪迴裡,一再發爛球給彼此。

躺在黑夜裡的我,也發現原來我從來都不懂得愛他,例如看懂他的自我價值低落,真正為他心疼、去同理他並找出方法支持他。我從來都沒有。我只是不斷的反過來在心裡批評,並怒目相向。

原來,我該學習也必須學習的,是學會拿出真心來愛他。也許,現在看懂這個還不會太晚。

 

又把自己做小了

近幾天工作壓力接踵而來,媽媽又突然身體不舒服,我必須自己休假顧小孩,時間又似乎受到壓縮和切割,讓我對於未完成的工作更感焦慮,週日的晚上心裡開始有一種壓力來襲的感覺,不但覺得焦慮,還覺得挺挫折,挫折的是~上週那種振奮钁爍的精神怎麼不見了呢?它的有效期限也太短了吧?難道才不過短短一週我就要被打回原型,被壓力死死的壓倒在地?

我實在不太甘願,希望能夠喚回上週那份心靈能量,而此刻也只有心靈的能量才能讓我好好走下去。漸漸的我好像隱約看見,原來我把壓力這東西看得好大,比「我」大很多很多,而在壓力的面前,我自己總是變得好小。

上週那份心靈能量,則是我自己長大的一種狀態,因為自己夠大,所以再繁雜的事務也沒嚇倒我。但是當我再度把壓力看得比自己大的時候,自己便又縮得好小好小,壓力像一座巨山在我面前,我馬上又恐懼了起來。

看到這一層,我再度可以如實的看待一切了,發現其實是我自己把問題和壓力無限放大,也再度把自己做小了,難怪內心會升起恐懼焦慮和挫折。


一念之轉

多年的好友H君最近又跟我聯絡上。

之所以說最近又聯絡上,是因為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之間的關係變得有點尷尬;雖然H君和我都已婚,但他仍會不時找機會向我表態告白,讓我不勝其擾。一度,我為此非常生氣,躲著這個人好一段時間,後來確定他已明瞭我的心意,我才敢再度和這個人恢復邦交。

去年得知H君離婚了,近日和我聯絡時,他彷彿又開始了,隨時找機會想試探我或向我表白他的心情。

起初我又開始緊張和生氣了,但就在一念之間,我看到自己的怒氣是因為害怕,害怕單純的友情被污染,害怕自己尷尬無法應對,害怕自己淪為某種被意淫的對象而產生不舒服、不被尊重的感覺。

這一念之間,我也看懂這個狀態其實是可以用課題分離的方式來面對的,對我有什麼幻想或期待是他的問題,我其實不需要受其影響或干擾。我一旦動了怒氣或浮躁起來,其實也是在認同他的感受,而讓自己變成了「芭樂」。

這樣的一念反轉,便讓我能夠平心靜氣繼續保持我自己的狀態與立場,保持開放和他聊天對談、關心交流。而不再以前一樣立刻火大並且關上心門逃走。

忽然覺得這樣真好,因為自己的一念之轉,我賺回了一個知心的好朋友,一份珍貴的友誼。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吳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