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情節慢慢發酵】

本星期和Buddy有一個兩人聚會,其中分享了彼此近況,也談到我對另一位朋友生命召喚的回應事件,及當時的念頭與想法。如此一來一往的敘述過程中,讓我看到我跳躍式的思考模式及經過理性思考後,急於給對方提供方法的習慣,但為何有這樣的反應,自己也不清楚。

隨著話題轉到上星期生活實戰的孤兒情節及我妹妹。這朋友突然問我,「妳好像跟妳妹妹很親近,因為我無論以前的生活實戰或今天的談話,已好幾次聽到妳提到妹妹。」當時我愣了一下,我想我對她很多的想法與反應很不以為然,滿是批評,怎可能親近?因為從小,我就習慣站在大姐的立場下指導棋給我妹妹意見,而且認為提出的建議對她會很有幫助。

雖然以前曾閃過我和妹妹這樣的互動模式,背後一定有功課沒做完的念頭;但當對方提到我和妹妹有沒有可能是一體兩面時,我馬上斷然否認,說絕不可能。

今天早上外出在一家咖啡館寫實戰時,隨著回憶昨天及文字的整理記述,發現自己有股深沉的情緒悲從中來。我試著讓自己和那情緒在一起,在咖啡館沈浸一段時間,讓我看到原來我長期總是壓抑另一部分感性的自己,看到時有股辛酸的感覺,眼淚不聽話的撲簌撲簌流了下來。

想到妹妹的感性(隨性、愛買、愛玩、愛美……)其實代表一部分被壓抑的童年的我,我看到我對她多有意見就表示我多壓抑自己。看到自己這麼對待妹妹和另一半的自己,真是悲從中來。

沒想到竟然是透過常被我批評的妹妹和自己和解。

謝錦:恭喜看見,還開放、流淚、承認、說出。終於明白愛恨是一對姊妹的意義,隱形的內在總算有了陽間的版本。這是「美麗的黃昏」一景。

 

【三分鐘】

上週我負責記錄,在整理記錄的過程中,從新來同學的「3分鐘,說說我自己」,隱隱約約看到年輕時候的我。

那時候的我也是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也覺得自己是好人,處處為人著想,不會傷害別人,只是自己能力不夠好,尤其容易遲到,對時間根本沒有概念。但回想起來,即使到了現在,我問自己我對時間的長度有清楚的概念嗎?頓時發現其實還是大有問題。

把上課紀錄po上FB後,我開始想「時間長度」和自己日常生活的關係。有天晚上突然心血來潮想知道我睡前準備的前置作業到底真正是有多少時間,就開始用手機設定碼錶,一邊刷牙一邊看手機上的碼錶。突然發現「秒」的後面還有一個單位是兩位數,而且一直快速的跳個不停,我很好奇凝神注視,原來是秒針後面的單位,本來以為是1秒等於60單位什麼的,再仔細看清楚,才發現是1秒等於100個(單位名稱不詳),上Google 也查不清楚,有說1秒等於100或1000毫秒,總之當場有被嚇到的感覺。哪種職業須用到秒以後的單位?難不成幾年後有一天搭飛機,起飛時間是9點42分30秒嗎?

因此,時間長度這問題突然變得很重要。我這幾天開始精算我平常習慣作息如洗澡、吃飯……走到捷運站、搭乘交通工具等各需要幾分鐘。這才發現我這輩子還真像平時不經意的開關水龍頭,不知不覺浪費了許多水滴(時間)而不自知。

謝錦:朝聞道,夕死可矣。從習慣性的忽視或想像進入現實,或許會出現不同的美麗黃昏,加油,曲折前進永不放棄的姑娘。

 

【漸漸啟動的斷捨離】

自從很驚訝的發現1秒還可分成100份後,我開始計算日常生活起居所用的時間,另外對一些日常生活繁冗的細節開始不耐煩。這週另一波斷捨離在不知不覺間慢慢啟動。

前幾天突然想清理玄關的鞋櫃,清掉全家兩大袋的鞋子,尤其一些平常不常穿又捨不得丟的名牌鞋,下定決心一一丟到塑膠袋中,丟的過程中想到,若每隔幾年就幫鞋櫃照相的話,也反映出我們家人口的消長及年紀的變化。

看到把那些長年躺在鞋櫃裡的老朋友請到塑膠袋中,還是有些感情,但不會像以前捨不得又把它們撿回來。終於看到鞋櫃又回復到當年有呼吸的空間,有種舒暢的快感。

另外還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了一個思考很久,捨不得又說不出如何跟大家道別的讀書會,真的說出口時,好像一切是那麼自然;讓生命空出一些空間與自己相處。

昨天決定將天天使用的廚房重新裝修,改頭換面一番;今天和廚具公司人員洽談了廚房裝修事宜,如一切順利下月就可完工。在這慢慢有形、無形的清理過程中,自己心情上也不知不覺有種微妙的輕鬆與清明。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圓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