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密碼

看希爾曼的《靈魂密碼》時,前面第一章裡面非回應不可的感召、命運的意識、個性的影響力等主題,內容像是《被討厭的勇氣》不過度著重心理創傷的探討,而更重視於個人受固有生命圖像的呼喚,也是人一生傳記的主題。裡面也將親職的謬誤點出來,像不是所有的個人外顯特質與內在性格都要先算到爸媽頭上,從他們身上找,硬是要歸納出父母在不在場、個人性格、教養方式、失能還是缺席等原因上。

讀到這部份時好感動,在Mos看還擦了幾滴眼淚。在感動的背後看見我被療癒這件事的捆綁,因有傷所以「必須」被療癒,所以化為另一種束縛。當感受到那些傷也是美麗枝葉與泥土養分,是必然發生的生命圖案,我像是擁有新的翅膀,與書內的另一片天連結而掙脫。

另一個看見是關於自己處於缺乏想像的真空,我記得以前很會很愛白日夢,到了越貼近謀生的人生階段,那種幻想能力就慢慢消失。少了躍動的幻想,探討想像世界的交談,稀薄的對好奇狂熱渴望,還有追悔遺憾,小時候那樣情感飛舞的時刻不知不覺消逝,慢慢走向另一種精神委靡的境界。看見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能力消失,有點感傷,現在雖不能立馬變回古怪人物,但我想我至少能把天窗打開,讓幻想世界的風有機可乘一下,回頭光顧。

 

【發芽的橡實樹】

過年時表姐A一家由美國回來,幾乎全家族的人都到阿姨家一起吃飯聊天。席間表哥B的玩笑話,說著表姐A怎麼跟當年苗條體型差這麼多……接連幾句話,表姐A直接哭出來。現在很能體會表姐A身上的傷痛,以黃皮膚的亞洲人在美國長大時,不僅她媽媽(阿姨C)從小大到給予的高標準嚴厲要求,求學過程也是遭遇各式種族歧視的差別對待。那些透過外貌、成績、擁有物、口音等對人的價值評斷,在表姐A心中有了許多影響,而表哥B的那些話,勾起表姐心中的痛楚。

表哥B的開玩笑,也讓我看清楚這個家族最常用的互損的手法,來表達關心與製造氣氛,連同阿姨、舅舅,都傳襲自阿嬤這一派。包括挑毛病,重視外貌打扮,把損人當開玩笑等,跟對方說話多偏向於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有許多的道德標準與框框。而在我身上也是有這個部分,有源自於家族,及家族中最會唸書的爸媽,只是外顯時我採取了反向抗拒不表達的方式,來表達我對這種行為的關注,或是傳達了我於其上的傷痛。

而從靈魂密碼中知曉「創傷論」也只是一種說法,一種梳理的脈絡,而表姐也可說因此傷而有目前成就,也可說是需要這些傷痛才有辦法發揮出自己獨特的天賦。這些領悟,也讓我有了勇氣能找阿姨談這件事,不再刻意避談敏感或尖銳話題;也看見自己比較能放下更多心中顧慮,傾聽自己內在想要表達的聲音。這也就是另一種接受傷痛所傳遞出的氣勢吧,於心中的橡實樹慢慢發芽,也會茁壯成為自己獨特的姿態與形體。

 

【垃圾】

租屋處近幾個月發生亂丟垃圾事情,有住戶會趁半夜或清晨,把自家垃圾丟在一樓大門內側,一樓從事資源回收的阿嬤非常生氣,與阿嬤小聊過幾次,聽得出來她很不爽做出這事的人。

而這問題已持續月餘,門內外的各處亦有提醒告示,而從房東知道我們租屋的五戶被認為是兇手,房東除了問過我以外,亦為我們辯護,說我們不太可能做這種事,但聽起來是有三間住戶沒去直接問與釐清。這週又出現亂丟垃圾的狀況,而隔天一早出門時,竟然看到被攤開的垃圾丟在戶門外,吃剩的雞排、被拔掉的雞皮、飲料鋁箔包、啤酒罐散成一片,直接擺在門口前。

我看到時整個嚇一跳,還跑出念頭說「這三小」,也猜可能是阿嬤做的,但只是猜測。而我沒清理就出門去買早餐,但在路上慢慢感覺事態嚴重。會把整包垃圾丟在門口,還把骨塊殘渣、垃圾直接攤開,這動作算是以牙還牙、要走報復路線了。不論對方是出於什麼心意,行動已經是有用更大影響(滿地油污、氣味)來反擊。也看見自己掠過那攤垃圾就出門,一個是我想逃避問題,這狀況出現在我們租屋的五戶門外,也跟我有關,假裝不關我事,但我出入一定會使用到公共區,這區域的清潔我也有部份責任的,但我下意識不想面對。

看見後,一個是買完早餐就決定回去清掃,另一個就是打電話給房東。除了說明剛狀況,也跟房東說了自己觀點,覺得這已經變成惡性循環,再下去沒完沒了,也詢問房東公告說要裝攝影機找犯人的下文。有了檢視自己與周遭關係的看見,也感受到從自己身上出發才會有動力,能為問題主動挺身面對,站出自己立場。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2017昱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