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光石火】

無意間看到一段影片,日本一所幼稚園做體能測驗。台上有約三、四十位小朋友席地而坐,台下是家長席,小朋友要跳過幾乎高一個頭的鞍馬。一位小朋友試了三次都失敗,拭著眼淚起跑還是過不去。

這時台上的小朋友自動自發的跑下來,約有二十人,手搭手圍成圓圈,把失敗的選手圍在中間,很有默契的向下擺動喊出三聲「加油」。受鼓舞的小選手重新起跑,一舉躍過了那看似不可能的障礙。剎那時全場歡聲雀躍,小朋友回到起跑點向家長席鞠躬,再回到同學的隊伍裡。

看完了影片,眼眶濕濕的。覺察到在小朋友從台上跑下來圍住自己的同伴的那一剎那,心中的悸動化成了感動。從這股情緒連結並看到到自己生命內在的面貌。

在生命覺醒的過程中,必須要看見自己、認識自己,其中一個隨時都可以進行的門徑即是以「情緒」為入口的「覺察」。但關鍵的是在念頭引動情緒出現的剎那,若是「覺察」沒能跟著啓動,任由大腦幫著情緒出氣,就很難再回到「看見」路徑上。

情緒一旦有大腦幫腔,很快的就會從一點擴大成一團,繼續下去漫無章法的一團被建構成一個有條理的系統情緒,再連結上其他幾個已建構的情緒系統,於是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旦有了故事就再也無法從這件事情去看見、認識自己。縱使有時想要穿透自己,也如同子彈打到水裡,火藥的爆發、子彈的銳利也參不透看不見的水。

學習並操練自己的「覺察力」,要把握那「電光石火」的剎那,把自己送回生命覺醒的路上。

 

【高貴的優雅】

在生活與工作中自覺算是優雅,但總有些時候會有失控暴走的行為發生,每次的失控暴走旋即在心中留下些許悵惘。一些平日朗朗上口。留心踐行的觀念(多元、平等、尊重),突然間在心中變得黏黏的,像變慢速的唱片發出厚重而黏滯模糊的聲響。

今天利用時間停下來看一看,是自己的那個部分出了問題。腦中浮現早上報紙副刋上有幅名媛擺了個「高雅姿勢」的照片(名牌服飾廣告)。這個「高雅姿勢」連結到了跟自己有關的問題。我是不是也常在生活與工作裡擺出「高雅姿勢」,以致於開放、多元、平等、尊重⋯⋯這些信念在實踐的過程裡都還是要伴隨著一個姿勢——高雅的姿勢。

這個「高雅的姿勢」當然是在成長過程裡為了生存面而努力,以致於自己所形成的世界觀,問題出在形式與內容的關係。過度的注重外在(高貴)有可能成為裝腔作勢,太倚重形式(優雅)有可能忽略了內容(自己),於是和自己分離。所以當自己心中的高貴或優雅被挑戰或漠視時,不用說自己也不過就是隻會咬人的野狗。

在面對大小、尊卑、強弱、富貧、尊賤、對錯、好壞、好惡、他我等二元對立的價值判斷時,選擇「高貴」的背後仍有自己的底線與牽拌。

野狗跑出來咬人,總是為我帶來困擾。要活的高貴優雅,還是自在優雅,這可得自己做個選擇!

 

【竹影掃階塵不動、日穿潭底水無痕】

過年和太太、女兒三個人到日本旅行,由友人安排二間旅館,各住兩天。說好不是為了來玩,祇是定點休憩、放鬆自己,也做點功課。

前兩天住的是家小旅館,離大板四十公里的山間,房舍列名日本文化遺產,整體呈現日式文化精神。中午用餐後坐在窗旁,望向戶外的日式庭園,除了室內暖氣的出風聲,就祇有窗外稀落的鳥鳴聲。我的心隨著靜謐的時空回到自己身上,是一種「靜心」的體驗;也看見自己過往「動心」的歷史。

從外在引動進來的、自己向外動求的,在在都「動盪」著我的心,久而久之「立即、輕易而快速的動心」成為生命的常態。完全忘記也不知道「不動心的和自己在一起」是種什麼樣的感覺。因著「靜心」也覺知到過去不停的「動心」是因為害怕孤寂,因為沒有自我的覺知、定位與目標(意義),祇好拼命的把自己推給別人、交付給外面的世界。如果賣的出去還算好,衹怕是用送的都來不及。

雖說有讀書會多年的修習,自我逐漸浮現在覺知甦醒的歷程中,「動心」和「出賣自我」就像積重的文化心理,鬼魅的潛意識一般如影隨行。這些年形式上我從外面回歸到家庭,也逐步從家庭走入了「自我」覺醒的路途,但原原本本的回到「本心」卻還未有體驗。

在旅店內見到一偈:「竹影掃階塵不動,日穿潭底水無痕」,因著「靜心」的時刻悟到自己的心和以外世界的關係,原來這些年「動」的都是自己的心,一昧癡求斷絕外因是找錯了門徑。當下有一種無所掛礙的寧靜與心同在。

看見了,期待更多的體驗開啓自覺與真我相逢。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2017  大衛 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