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兩尊菩薩】 

女兒回家做月子開始,我和太太、孫子三人就一起在和室睡覺。

從上禮拜六的看見後,忽然間有天早上醒來看見躺在身邊的兩人就有著「兩尊菩薩在身邊」的念頭浮現,接著是慈眉菩薩與怒目金剛的字眼呈現。慈眉菩薩指的是孫子,因為只要與他在一起時我都是滿心歡喜,雖然他現在也大多都「不聽」我的話,而且時常要我照著他的指示做事,但我都心甘情願高高興興的照做。

怒目金剛當然指的就是太太嘞,因為她最容易牽動我的情緒。經過這幾天,我看到和太太的關係走到現在是漸進式的,是緩慢的,是有過程的。經過三年的「抗爭無效」,我用我長大了比較有修養的理由「容許」太太的行為,其實內在還是百般的不願意。往後的這些年當有朋友說「○○○嫁給你好好命」時,我最常的回答是「敢死(台語)就好命」。其實就是說我太太很「敢死」,連我都不放在眼裡。或著說:「你怎麼給○○姐這麼大的自由?做什麼事都不需經過你的同意!」我脫口而出的回答是:「她根本不會聽我的啊。」

92年時,對太太開刀這件事我比她更過不去,常常陷在情緒裡,她就直接明白的對我說:「請你不要影響我。」我不情願的一開始編個理由讓自己好過一點,到進入無可奈何的自我調侃,慢慢地接受到看見,是一段很長的路。

回頭一看,很有意思也回味無窮。生命中要有慈眉菩薩讓加持!也需怒目金剛的棒喝!

 

 【轉變】 

自從拿實戰給太太看過後,這些日子就常常聽到孫子浩克的即興歌謠裏有著慈眉菩薩與怒目金剛的字句,還對我說:「阿公!我是慈眉菩薩,阿嬤是怒目金剛!」昨晚和朋友吃飯時還被太太叫到女桌去親口說明這件事,表示她很放在心裡。

這段時間清楚的看到太太的不一樣,當她還是用很「恰」的口氣跟我說話時,事後她會有意無意的轉移話題,甚至在話講到一半時就有意識的停下來。
其實告訴她以前那些行為模式,雖然在當下造成爭吵或不愉快,但事實卻是幫助我的成長,這個動作是很重要的。我發覺當她不再把負面情緒帶入「恰」當中,她反而有機會去看是否有其他的表達模式。看來我的怒目金剛很快就會變成慈眉菩薩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平常和兒子偶而才會用電話聯絡,這個禮拜因要處理結婚的事,所以幾乎一天有2,3通電話。突然間看到自己在接電話時會有煩躁的情緒。這個禮拜天,一大早女兒打電話給我時,也嚇了一跳,心想是出了甚麼事了嗎?事實是孫子早上起來時看不到我,哭著要找我。

仔細思考這事時,發現原來我很害怕未知,很害怕事情處理不好,很害怕失控,所以潛意識裡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只要有親人打電話給我時,第一句話幾乎都用「甚麼事?」來回應,甚至帶著煩躁的語氣,當然也常常收到不耐煩的回應……尤其是太太。

因有這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念,讓我時常生活在焦慮中,而且常常是帶著情緒在處理事情,喪失了體驗享受的樂趣 。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 2017  永慶  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