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

星期一的多元論壇「無條件的愛」有同學反應頗有收穫,我自己也在閱讀同學的文本、聆聽同學的發言及老師的說明中,釐清一些觀念,獲益良多,謝謝大家。

我也看到自己還被「完整、全部的」信念影響:前一晚得知有五位同學要缺席,一下少了三分之一的同學,心中有種不圓滿的感覺。然後我開始安慰自己,人少有人少的好處,大家可以多說一些。其實心中還是有遺憾。我慢慢看到,這就是真相。什麼時候才是圓滿呢?有種圓滿是所有當時在現場的人,有覺知的參與,就是一種圓滿。而人的內在、外在環境時時都在改變,我要的完整、圓滿究竟是什麼時候的事呢?如果我一直卡在自己設定的那一刻,就會不斷的失去真實的這一刻。

然後我又看到了,其實我有許多選擇,以往我經常固著在負面的狀況,只看失去的,不看擁有的。之前老師提到生命是一場悲劇(悲劇的本質是衝突,因為有矛盾對立,核心是二元),面對悲劇會產生人生觀,有人樂觀(知難而進),有人悲觀(知難而退)。而因爲個人本質及機緣的不同,樂觀或悲觀的選擇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看到自己原來是什麼樣子,才有機會決定要不要做不同的選擇。

 

【界線、主體性】

星期一的課堂上再次更清楚何謂主體性,謝謝大家的分享和說明。

晚上又在群組中遇到一位界線不清楚的同學替我「包攬工程」。如果是以前我應該會很生氣,不然就是帶著委屈地去完成工程,但是現在因為看得很清楚,於是將我的工程完成之後,也委婉的告訴那位同學他是在替我包攬工程,我不知道當事人是否明白,但旁邊的同學顯然都會心一笑。

星期六家族聚會時,表妹的兒子自作主張的將我抽得的奬品,和別人更換,雖然換到的是我更喜歡的,但是我還是和顏悅色地告訴他,雖然我喜歡他換來的東西,但是以後要更換別人的東西時,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

界線的建立也是經過辛苦的過程,從小我的媽媽為我做了許多我自己該做的事,我也看到我的許多朋友都是會為我承擔的。在享受到好處的同時,有時也有一種窒息的感覺,因為原本該屬於自己的空間,都有別人插手的痕跡,這當中份際的拿捏,不同時候不同的人需要不同,但當有衝突不舒服的時候,還是會先回到自己身上。

有種情況是,我知道對方越界,但是我很清楚地接受,這樣心裡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如果是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有一些很不舒服的感覺,常常就是彼此份際不清所造成的。

謝錦 不管清不清楚,讓人越界,終究會有累積效應;舒服也要付代價的,只是不是或未必是現在。

 

 【整理中的自己】 

在公車上昏倒,醒來後跑出的念頭之一是:如果我就這樣死了,有個遺憾是我沒有把家裡整理好。

這星期有機會「照自己的意思」整理家裡,看見自己的家是自己的反映,整理家裡更貼近的實質意義是了解自己。也更容得下似乎有亞斯伯格症的自己。自己做事有很特別的程序,如果沒有照順序做往往會此路不通而停滯。偏偏我喜歡參考各家方法,希望有一個王牌法則,像萬能鑰匙一樣,事事可使用。可惜事與願違,知道更多說法卻沒有融會貫通,常常在打架。

現在回到原點採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如果過程中福至心靈想到曾經看過或聽說的方法,又非常適用,就會開心的拿來用。

我願意接納看到許多東西都覺得很有用,而捨不得丟棄物品的自己。我願意接受做事有一些特別程序的自己。我願意接受極端小心謹慎,有時會建立不只一套備用系統的自己。我願意接受繞了許多路,結果最喜歡原點的自己。

 

【強迫作決定】

讀書會時有同學提出剛離開讀書會的某同學可否參加春遊一事,後來確認「春遊是讀書會上課的一部分,限當期同學參加。」

在討論中,我稍後看到自己有一種模式,就是一定要把很多規則訂清楚,在這麼做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彈性,讓自己綁手綁腳的,有時會動彈不得。而更可怕的是,這個習慣似乎無形的滲透在生活的許多層面。

讓自己動彈不得有什麼好處?我問我自己。答案還蠻震撼的,不大想承認。
說到底,動彈不得是失去自由的一種,當失去自由的時候,很多事會身不由己,所以,就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因此無法/不必負責任!!!

看起來真是個幾近完美的「不在場證明」:從我人生的生命現場消失!也許不是所有的情形都是這樣,但這是很極端的一種,我要再注意,看我是如何綑綁自己的。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by 007 (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