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

父親到台北來住,看看孫子。晚上也同他聊聊天,藉機會告訴他當時在他公司幫了一年,為何選擇離開,一個人北上台北找工作。我覺得建立關係的第一步是要去說出心裡話,讓他理解知道。

這些話我不知道為何我放在心裡17、8年,我一直都沒讓爸媽知道我的想法及原由。最近努力做著「關係」的功課,方法只有一個,去對關係人說出心裡話,去說出我放在心中的事,不去預設對方了不了解,能不能接受。就是說出來。

週六的下午沒事,又剛好小孩有爸媽幫忙看,我讓自己出去去運動個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的自由清閒真是痛快。跑了5千公尺,再到小學裡去走走,拉拉筋,再跑2千,全身濕透的感覺我最愛了,我讓自己足足兩個小時都在運動。如果每週都能有兩三次的機會那一定很棒。

為何說如果?時間在自己的手上,要多少次,就能多少次。我在想什麼,因為小孩,因為工作?都不對,是我沒有勇氣及決心

 

【從踏出門的那一步開始,旅程都己開始】

過年去拜訪老友,談著最近的生活、工作。談到了我與老婆計劃去西班牙,他也談到了他如何計劃去英國。

談話中他說到了一句話:「旅行,從踏出家門的第一步,每一步就都己在旅行中。」不然去做什麼?從事先規劃開始,他都仔細地去做功課,他樂在其中。這句話,重重的打了我一下,自從工作後,我總是視旅行為休息,最愛所有一切都被安排好,我什麼都不用想,只要人到了就好,可以不用腦的呆上幾天放鬆。

我和他認識快40年,我們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同學,過去總是我領著他說,我們去哪好嗎?我計劃我們可以這麼這樣做。曾幾何時,我變了,我不見了。我完全被殺掉了。被什麼殺掉了?

從我還存在的後期,它消失開始時,我的生命中是什麼?情傷-對自己感到哀愁-想努力證明自己,家道中落-對自己負上興業的重責-想努力救亡圖存。生命中一切都只有工作,所有一切皆可放棄。而我還真的放棄了我的所有。

如何重新開始,我使不上力,有些哀愁。對,我習慣走進哀愁來證明自己是在「努力,圖存」的路上。可是我走不開,它一直繞一直繞,我停不下來。它像電表,沒天沒夜的一直轉下去。我制不住它。

 

【心總在未來不存在的地方】

走在國外的展覽會場中,覺得有一種焦慮感。其實我常有這樣的焦慮感,對自己的工作特別是如此。好的訊息進來時會有,壞的訊息進來時也會。那個焦慮感是深怕自己什麼沒做,或是做的不夠好,或是做得太慢。

這次來到香港參展自己的產品己是第三次了,每次的體驗都有不同。而這次卻因為看到自己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受到關注,而特別感到焦慮。這理當應該是感到開心才是,我是有開心,但成份不高,多的是對未來的焦慮。

覺得我該加快腳步,覺得我該擴大人力,覺得我該花更多的時間去呈現得更好, 覺得我該和世界站在一起,覺得我該引進更大的資金來發展,因為獨資走的太慢, 自己走太慢,該和很多人一起走,覺得我要讓世界看見台灣。

這些焦慮的背後是我的功課。我在要東西,我有期待,我活在未來,我在乎別人的眼,我沒有在當下。這和○○有什麼不同?這和XX有什麼不同?在我問這兩句時,就也確定我掉回去了,我有問題。

我總是掉回去,我總是在要東西。我的心總在未來,我因此焦慮,連為讀書會找新同學也會是有期待又有焦慮,會問很多與現在無關的事,心總在未來不存在的地方。

在這結尾,心感覺是焦慮的。

謝錦 潛意識是深不見底的大海,你常說一些風平浪靜的話,現在知道是腦袋說出來安慰自己的言語了。別扯到他人身上,你說的他人也只是你的想像,是腦袋騙你讓你產生焦慮的故事,你的「小我」很餓喔!語言實在太有限了,還得說:看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去哪裡,然後「實事求是,與時具進」。有人問鄧小平,你推動改革開放,20年之後會怎樣?我記得他說需要有耐心才看得到。看來他明白任務緊急,卻很淡定而不急躁。

謝錦「文學與生命覺醒讀書會課程落實生活實戰分享2017  俊偉  8-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E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